初中历史教学“以责促学”小议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谢良勤
[导读] 现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普遍侧重于知识教学,在实现“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落实较好

        谢良勤
        (丹棱县第二中学校  四川 眉山 620200)
    
        现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普遍侧重于知识教学,在实现“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落实较好,教师的精彩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会记会背知识点,会机械地按课本给出的表述来评价人物事件,但在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内化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方面存在不足,没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部制定的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今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这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现在我国处于高速、高质发展的新阶段,要保障持续发展,国家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既需要各领域的领军精英,也需要各领域的良匠人才。时代赋予了我们每位公民共同的责任----复兴中华,所以每一位学生必须建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行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时代所需之才。但当下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只重成绩而忽视培养责任心的现象。各种开脱责任,躲避困难的行为在家长的呵护、社会的宽容、学校的柔情、网络“鸡汤”的加持下“百花齐放”:沉迷网络游戏、无所事事、自私任性、随波逐流、没有理想信念,“快乐成长”为“现代小宅男”、“叛逆小哪吒”……。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强化育人功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放在首位,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为学生将来的人生航线定下正确的方向。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系统地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呢?笔者作了如下一些实践或思考与各位同仁共勉。一是上好开学第一课,笔者每接手新的班级,第一课时内容必安排责任教育环节,在学习《中学生守则》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当下中学生的责任就是遵守班规校纪,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锻炼好身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该做的事。二是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强化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遵规守纪既是每个学生的义务也是应尽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事事严于律已,时时鞭策自己。自律的人才有责任意识,只有自律,才能自立,才能自强,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三是教育学生从历史人物中寻求榜样的力量,比如从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这些英雄的事迹中学习他们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国家民族安危为已任的担当精神;又如从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这些悬壶济世的名医身上学习他们医德高尚,医技精湛,为解除人民疾病痛苦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再如从商鞅、范仲淹、王安石等人身上学习他们锐意改革,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又如从诸葛亮、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身上学习他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爱精神;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们的信念与坚持,勤奋与勇敢,情怀与使命担当都是值得深入学习的,我们应主动向他们看齐,自觉肩负起时代给予我们的使命,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再分解成若干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的履行好每一个学习阶段的职责,不负韶华,青春无悔!四是经营好“历史小作文”这块阵地, 由于我们眉山历史中考没有写小作文的题型,所以平时教学中基本都未涉及,其实这个环节无论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责任担当意识都大有文章可做。比如笔者在上文化大革命的新课时给学生讲,现在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当时就和在座的各位年龄差不多,他当时的学习情况怎样呢?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于是便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文革中的青年习近平”,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完成,下节课交流。通过此次小作文写作交流,使同学们从习近平的青年成长中,感受到他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顿,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学习到他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即便身处困境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学习到他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青年习近平面对清贫的农村生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锤炼了习主席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勇担责任、志存高远的情怀。
        总之,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培育具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远大理想的时代新人,所以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必须潜移默化的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使他们对个人、家庭、国家产生责任感。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时代的使命在召唤我们,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就是同学们现在的责任!
        

                 参考资料:①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②2021两会报道
                          ③《触动心灵的共鸣》
                                                  ——中国军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