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丽开努尔·吾布力
新疆阿图什市第一中学 84535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生态环境,都操到了严重的毁坏。如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等灾害在各个国家每年都有发生,这部分人们意识到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继续生存的意义。结合现实情况来讲,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高中地理教师来讲,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必然要求。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地理这一科目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路径
环境问题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现在人们每天都在关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在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在我国新课改革的建设中,也已经提出了在教育改革中要进行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渗透,这也会提高高中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环境教育是当前每个国家都重视的,只有让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1]。地理这一门科目,是直接和环境问题有关系的科目,这也是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最好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地理课程时,对高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当前,由于每个国家都有着环境问题的存在,这对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这也是现阶段每个国家都注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在高中地理教师讲解教材知识时,直接可以借助教材知识进行课外知识拓展,让学生注意到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在讲解中首先会讲解的就是教材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比如,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有几种类型,气候变化的时间和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等。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讲解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先简单的涉及一些当前的环境问题。在课程讲解之后,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和环境污染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自主的去查看相关的视频和资料,进而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主动学习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知识,这对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努力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在上地理课程时,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在无形中增强时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2]。
例如,教师在讲解《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平时的生活习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和人类的生活习惯也是有关系的。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掉生活中不好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视,学生会自觉的充当环境保护的监督人,通过学生,可以进一步的影响其家长、亲戚、朋友都关注到环境问题,重视环境问题。让学生充当环境和人类关系的纽带,让每个人都可以重视环境问题。学生在传播环保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主动的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对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兴趣,也更好的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授课方法,也是最为直观常用的方法,每一种授课方法都是有自己的利弊,讲授法也不例外,当代的讲授法已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了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添加实际案例与现实相结合完成关于地理知识的有关教学。
例如,在地理教师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用讲授法去讲解地理环境的不同,地理教师可以用实际举例进行说明,不能简单的讲解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师要懂得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专业的词汇去解说,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3]。其次,要将知识点进行细化讲解,不能够散乱的去讲解,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加细化的学习,在学习中和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加深记忆,印象更加深刻。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当今社会是科技时代,地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好身边的资源,通过图片,短片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的了解学习,将知识难点学习通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师讲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如果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上,直接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解,在再讲解完教材中的知识之后直接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这样不仅会出现学生不会用课堂上地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解决问题,会导致学生出现对于不部分的地理习题都不会解决的情况,这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对自己能够学好地理这一科目失去信心,进而对地理这一科目的学习产生恐惧。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师上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之前,可以找一些冷热不均是如何引起大气运动的视频,在地理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在进播放此视频播放,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视频相结合,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有兴趣,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在课程讲解之后,高中地理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学生在做习题练习时,就不会出现对大部分习题都不懂的如何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地理就是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地理造就了人类 ,人类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也懂得了保护地理环境,爱护自己所生存的家园。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环境教育渗透是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重要重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兴梅.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探究[J]. 成才之路,2021(4):54-55.
[2]段佰强.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22):139-140.
[3]张宏泉.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 文渊(小学版),2020(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