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改革下历史之有效学习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林丽婷
[导读] 随着新中考的深入贯彻,关于初中的历史课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林丽婷
        广州市增城区华侨中学  
        摘要:随着新中考的深入贯彻,关于初中的历史课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教师需要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学科素质为落脚点,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模式,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的历史课学习更加高效,从而更好的适应新中考改革环境。下面主要从自主式预习、情景式联想、合作式探究、专题性训练以及生活化拓展等几个方面展开有效探索。
        关键词:新中考;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策略

        前言:新中考的深入贯彻给初中阶段的历史课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历史思维,强化学科素养建设的原则,积极创优授课模式。改变传统的说教式课堂形态,引导学生在课上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动探索的方式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明确新中考的发展纲领,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创新多元化教学举措,打造新形态、高效化的历史课堂。
一、自主式预习,端正学习态度
        自主式预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在培育学生形成良好历史思维,促使其建立起正确文化观和学习观上所具有的助力作用比较显著。因此,教师需适应新中考的发展趋势,坚持以生为本思想在历史课上得深入贯彻,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开展预习活动。通过导学案的支撑,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预习当中[1]。从而掌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感知意识。
        比如说,在“抗美援朝”教学期间,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事件加以掌握。并在阅读过程中了解黄继光、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了解抗美援朝时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精神内涵,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本着弘扬革命精神的原则,积极参与到历史课的探索和学习当中。
二、情景式联想,激发思维意识
        在历史课教学实践中,教师需适应新中考所提出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教学要求,积极开展联想式学习活动。借助一定的载体,对具体的历史课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与调整,将基础的历史知识进行直观性展现[2]。让学生获得更加生动的学习氛围,并在情景体验的过程中有效掌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立起更加清晰、明了的历史思维,提高对历史课深入探索的积极意识。
        比如说,在“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就社会变迁的具体情景加以展示。可以将美丽乡村以及学生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变化,以案例和情景的方式进行多元化展示。引导学生在情景联想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认知体验,就当前社会领域在交通、通信、经济、旅游等各个方面所呈现的发展变化进行有效互动和探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祖国发展的新面貌,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对民族繁荣发展产生自信。
三、合作式探究,实现深度阅读
        为顺应新中考所提出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拓展训练与提升之发展目标,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

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启发和引导,让其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自主意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历史课的探索中,保证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比如说,在“土地改革”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探索土地改革的意义。并根据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变化。在合作探究进行期间,教师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并明确自身的职能基础,协调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期间,教师需适当进行思路启发与引导,保证学生的探究方向更加精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组所总结的观念和经验进行有效分享,在组间进行合理的互动,将优秀的历史学习经验和技巧有效的在课堂上加以分享。
四、专题性训练,强化巩固运用
        新中考体制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建设。因此,教师需转变传统的训练思想,加强专题性训练活动的合理开展与实施[3]。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深入搜集丰富的历史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专题训练体系。让学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具体的材料展开分析,并确定具体的问题解决思路,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综合剖析与实践能力。
        比如说,在针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设置实践探索与训练时,教师可以将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的材料展示到课堂上。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平共处5项原则的基础内容,并探讨其对国际关系发展所呈现的支撑作用和深远价值。让学生基于材料分析深入理解历史重要事件内涵,并促使其建立起辩证的思想认知,就历史事件的双向影响进行深入探索。
五、生活化拓展,强化责任意识
        在新中考的思想支撑下,教师需积极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拓展与训练活动。让学生能够拥有广泛性的探索空间,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责任意识。本着铭记历史,建设祖国的原则,积极参与到历史学科的深入探索当中。
        比如说,在“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时,教师不妨针对当前比较典型的台独问题进行资料整理与搜集。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在此方面所制定的战略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体制。从海峡两岸交往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在互动交流、总结观点、分享感悟的过程中,提高其对民族团结统一的责任意识。
        结论:依前所述,在新中考体制的支撑下,初中阶段的历史课教学革新十分必要,教师需遵循学生的素质培育需求,在教法上加强创新执行力度,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其能够规范参与课程学习中,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意识,提高历史学习的自主性,保障课堂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燕秀芳.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219-220.
        [2]旦知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63-64.
        [3]顾银辉.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J].现代农村科技,2021(02):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