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课堂质量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文韬
[导读] 伴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实施,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韬
        湖南第一师范斑马湖小学 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伴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实施,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怎样让小学生爱上体育课,并且提升小学体育课堂质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  学习  兴趣  教学质量
        伴随着体育强国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深入,体育方面的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小学体育老师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来制定高效的教学方式,把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起来,但是小学体育老师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呢?这就需要根据小学生的个人特点着手,运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激发出竞争心理,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竞争的游戏过程中融入进体育课堂中,这样做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体育老师能更充分的组织教学活动。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这门课程又是一门对实践活动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学生如不能紧跟老师的要求一点一点地去学习,这样的话不但会影响学习效果还有可能会造成身体损伤,毕竟安全是学生上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老师应该把教学气氛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更加认真[1]。
        师生间亲密的互动是营造体育课良好氛围的关键。作为体育教师激情是课堂上最不可缺少的,很多赛课活动中老师的激情是感染学生的最有力的武器。在长沙县进行的教师赛课中一名体育老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以后与其击掌,这个动作不仅表达了对这一名同学的赞赏与鼓励,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包括师生间温暖的沟通。让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更加亲近,学生可以放松的、公平的和老师进行交谈。在进行指导纠错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内向的学生可以走到他身边亲切的指出问题并鼓励他再勇敢的去做;外向的孩子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或者举例子的形式来提升教师的好感度。体育老师在帮助学生熟悉体育知识和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说话的方式要具有亲和力,在面对不听话调皮的学生时,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惩罚来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这样不仅可以使调皮的学生认识到错误,还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有趣。在小学阶段体育课是以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老师可以请“捣蛋鬼”们来当小裁判,或者游戏的开始者,这样他们就更能融入课堂,课堂也会因为他们更加具有活力。游戏的同时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通过游戏与课程的结合、情景模式的建立、多媒体的运用等等,使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游戏,游戏中学习,这样不仅提升了学习兴趣还为以后的体育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水平段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小学体育这门课程的教材和相关体育书籍包括:体育游戏、篮球、足球、体操、武术等等,对体育课的具体实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划分了水平阶段,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内容难易程度不一。

小学体育老师应该详细地研究教材,根据水平段找到教育教学的重难点,并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由易到难、分步骤的来进行学习,不但不会让学生对体育课程感到反感,反而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把所学内容吃透,这才是体育课需要培养的人才。所以,体育老师不需要一直强调动作的准确性,而是要让学生按照教学的流程清楚每一个动作的意义和要领,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教学中了解到体育教学的意义,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相关的内容,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
        三、体育课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老师要在平时上课时对学生进行有竞争性的体育赛事,这种活动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竞争情绪。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很强大的好胜心理,老师需要把学生的这项特点正确的运用起来,并且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传达下去。课堂上还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情境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如:老师在进行第一节课教学时就让学生知道在最后一节课会有综合赛事,并做出承诺最优秀的学生和最文明的小组会有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的同时学习成果也得到了认可,对学习是良好的正向反馈。在下一次的体育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课堂教育质量也就随之提升了。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是对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发展是对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体育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融入集体,这样既能让学生的心理成长更加健康,也能让这一部分学生爱上体育课,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益无害[3]。
        四、体育课中的合作教学
        体育这门课程一直都不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的课程,而是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的。在小学各阶段,体育老师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根据学生年级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老师一开始需要做课程的主导者,带领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慢慢的就需要把课堂的主导地位交给学生,成为一个指导者,做好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在最后阶段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很多高的热情,老师要安排小组学习,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可以把师生关系进一步拉近,并且使课堂更加融洽,对老师自身的教学质量也有进一步的提升[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构建良好课堂氛围作为突破口,热爱体育教育,保持激情,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面对学生要有亲和力,才能推动体育教学,使学生不畏难,更愿意、更主动的去学习技术动作。做好身心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体育课的又一重点,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进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袁本民. 让学生爱上体育,提升小学体育课程质量[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 (9):168-169.
        [2]王志涛.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9,(9):17-17.
        [3]赵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8):216-216.
        [4]朱文华.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与策略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10(9):142+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