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
广西桂林市英才小学 541000
摘 要:为了帮助中年段小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带动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应当注重改善以往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使用新型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的效率。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年段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实践措施,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学素材的吸收,提升文章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中年段小学写作;生活化教学;措施
引言
在小学时期加强中年段小学生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写作不仅是一项技能,同时也是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增强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同时学会了情绪的展现和释放,更好的学会表达,可以在写作的时候提升综合素养。中年段小学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中年段小学生的年级小,没有文化积累,词语等文学素材匮乏,同时不知道如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写作的时候常常存在死板等弊端。因此必须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更好的进行写作,在学生的思想懵懂期进行引导,增强代入感,从而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以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写作环节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将语文知识进行整合,进行情感的表达。近年我国教育水平不断地提升,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气氛贴合学生的心理。小学语文主要是进行基础文学的教育,在中年段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创作,应当充分的结合中年段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基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了解教材内容,通过结合学生们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人或者事,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具有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方便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优势,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应用。但是当下,在进行中年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作文教学方式十分枯燥,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教学作为初级教学,主要对于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启蒙,由于中年段小学生初次接触正规的课程学习,本身水平就较低,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将生活中小事写到文章中,增强文章色彩。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仍然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写作素材,导致了学生作文写作的水平一直不高。同时中年段小学生上课状态差,不认真,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走神等现象,教师在进行长时间的枯燥的讲解过程中,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生活化教学在中年段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2.1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
中年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同时也没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成熟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语文教材中所表达的情感不能引发共鸣,在自己写作的时候也不能正确的抒发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新型的教学技术手段,建立生活化的情景模式,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所包含的内容,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日常生活,找到切入点,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学生可以在模拟的过程中找到共鸣,增强代入感。
如在学习《端午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端午节的时候家里都是怎么过的,家里的粽子都是什么馅的,使学生回想起家里过端午节的情形,教师在往下延伸,说一写端午节的典故,使学生了解到端午节的意义和小故事,更好的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潜移默化的进行了语文知识的吸收。在后续写作的时候,能够结合生活中过节日的方式,进行写作,增强写作的色彩。
2.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事都是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但是小学生的年纪小,没有自主学习的概念,在生活中也是喜爱玩乐,对于身边的生活缺乏观察意识。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启蒙时期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如在进行《妈妈睡了》这一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应当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观察妈妈每天为自己做了什么,在下节课的时候让学生回答,从而使小学生回家后观察妈妈的生活,真切的了解到母亲的辛苦。如在进行风景类作文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以及回家时候的景色,使学生自己亲眼感受到自然事物的变化,增强感受。教师应当适当的给出引导,讲述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小孩子,使学生了解到妈妈的不容易,增强感情上的共鸣。在引导学生观察之后,要注重打铁趁热,布置相关的写作题目,使学生的情感有一个抒发点,及时的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悟进行写作,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一些词汇的教授,使学生明白词语的使用情境,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带动写作水平的提升。
2.3将课堂内容进行转化
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化的要求,将教材内容进行转化。更好的向学生提问,加强互动。当前在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进行,导致了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时间。因此,可以创新授课形式,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由教师进行组织。如在进行《找春天》这一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出去春游或者参观植物园等,满足了小学生喜欢玩乐的心理,同时使小学生在春游的时候,更加的增强对于春天的感受,更好的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在写作的时候有更加丰富的素材。其次,教师可以对于学生进行提问,保证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询问学生都遇上过哪些助人为乐的事情,引发学生的回忆,最后进行总结,所有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雷锋精神的一种,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使小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学习。
结语
当前,教师应当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写作教育手段的创新,使用生活化教学的手段,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同时带动中年段小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叶春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0,(1).44~45.
[2]丁金荣.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10).47.
[3]郭平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44.
[4]邢文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