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男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时,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意识与思维水平,教师可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生活化科学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进而达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预期目标。本文就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策略的具体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小学生的思维可塑性非常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引导,可对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进行有效启蒙发散,促使学生综合学习实力的提升。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全新的科学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1.启蒙小学生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需要素,科学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在小学生学习成长阶段,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合理改革,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小学生的科学意识进行合理启蒙,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铺垫基石。
2.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需了解很多知识领域,才可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全面启蒙,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此教师灵活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小学生的心智进行合理启发,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学生由于智力思维启蒙不均衡,影响到后续的学习成长。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1.灵活应用生活化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教育引导时,为有效启蒙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教师应当合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生活知识储备。因为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小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生活知识储备与科学内容的衔接下,可有效降低学生的科学学习难度,保证小学生科学学习质量与效果。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育内容解析可知,其中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气候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但主要为简单的基础性内容,便于学生进行学习认知。但由于教材课本内容更新周期的限定,教材中的内容无法紧跟时代的变化,即学生的生活知识储备与教学内容无法形成有效衔接,进而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应当合理应用生活化教育资源,即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筛选教育素材,以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作为科学教育切入口,以学生的生活知识储备为载体,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认知,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启蒙学生的科学意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预期目标。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力”进行学习思考,鉴于小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特殊性,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灵活应用生活化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进行思考,如手中的物品脱手后,为什么落地,而没有向其他方向移动,学生可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在思考问题的驱动下,小学生对科学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真理,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深入的理解认知。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摩擦力”进行学习时,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知识储备,保证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拔河比赛”活动进行思考,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过拔河比赛,请学生思考什么因素,将决定拔河比赛的胜负。小学生进行发散的思考,带着疑问对科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了解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进而对拔河比赛形成全新的认知,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科学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科学储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
2.建构生活化科学探究活动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育引导时,应当举办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促使学生在实践操练过程中,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科学探究活动建构时,为促使新旧科学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保证学生科学内容学习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创新时,应当为学生建构生活化科学探究活动,以现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载体,驱动小学生对科学本质进行探究思考,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小学生科学内容的整体学习水平。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机械”相关内容时,为保证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可为学生建构生活化科学探究活动,促使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机械地奥秘。如学生将木箱提高20厘米、平移1米,学生可合理应用机械工具,思考如何最省力地完成移动目标,将木箱移动到目标区域。部分学生直接搬起木箱、部分学生利用斜坡进行拉动、部分学生利用滑轮进行拉动。由于学生使用的方式不同,搬运所需的力量则不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践探索,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的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
3.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时,为有效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教师应当为学生建构高效课堂,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保证学生科学课程学习的有效性。为此,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成长规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课堂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全身心感受生活化学习情境中的事物,增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学习思考,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综合学习实力。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身体的结构”相关生物内容时,为促使学生正确了解人体结构与器官的功能,教师可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保证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如人体中的大脑中枢神经、躯干结构、内脏结构、呼吸系统等。为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教师可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动画版的人体结构,在动画模拟的教学引导下,以生活化教学素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综合学习水平。
4.布置生活化课后练习作业
小学生进行科学内容学习后,为有效巩固学生科学学习内容,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束缚,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课后作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探究学习。笔者认为,在课后实践探究过程中,可促使学生完成科学知识的内化、完成自我认知,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生活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学习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为此,在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当明确作业的重心,契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认知范畴,保证课后作业的难度与学生的最近学习发展区相近,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时,应当布置合适的生活化课后练习作业,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参与其中,实现课后练习作业引导的预期效果,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应用现实路径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说明生活化策略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时,为全面提升小学生科学学习水平,教师应当引进新的教学策略与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50.
[2]公绪凯.浅议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6(08):31.
[3]冯莎.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0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