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馥榕
威海市第七中学 山东 威海264203
问题背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接触过一些英文标识语,如:Don’t Smoke,No Parking,Be Quiet, Toilet...但学生更多的是在学习语法知识,如6年级下册Unit6 “Don't eat in class.”出现过一些标识语,但老师主要讲解的是祈使句这个语法点,学生对于英语标识语始终是处于粗浅的了解阶段,没有形成概念,也不会使用。因而笔者本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中的英文标识语。
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因而笔者认为国家开设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懂英语,使用英语,并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所以,英语学习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英文标识语就是现成的素材。
一.理论引领,行成于思。
这一阶段需要学生明确标识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功能。笔者在大量查找网上中英文版本标识语相关信息后,确定了参考文献。学生有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同一班级内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理解太过困难,需要笔者适当简化文章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为了因材施教,笔者准备了两个解释版本,用于学生学习。同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形成框架体系,笔者设计了用思维导图串联整个教学过程。
1.标识语定义部分:
A版:戴宗显将标识语定义为 “the language and graphics information of notice, direction, reminder, warning and so on which stress people’s daily life in public areas.(①戴宗显、吕和发,2005:38)其中有2个生单词-graphics,reminder。graphics用 “similar to picture”来解释, “reminder”根据动词“remind”来进行联想。
B版:Public signs are words or pictures wrote on a piece of paper, metal etc in a public place to offer information, give a direction and make people’s life more convenient. And they can be found in most of public places, such as hospitals, restaurants, schools, tourist areas, railway station and so on.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翻译后,组内讨论,得出关于标识语的定义。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和归纳性思维。经过这部分学习,呈现思维导图第一部分:标识语概念。
2.英文标识语特点部分:
(1)英文标识语常见文本结构:
第一类:Don’t Speak Loudly!
Be Quiet!
第二类:No Photos!
No Climbing!
第三类:Emergency Exit(安全出口)
Toilet
第四类:Visitors Not Admitted!(游客止步)
Road Closed!
第五类:Staff Only(员工专用)
Hands Off(禁止触摸)
设计意图:笔者通过给学生这五类标识语的例子,让学生小组讨论英文标识语常见的文本结构,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归纳的能力。学生总结如下:
第一类:使用祈使句。
第二类:使用No+名词(或动名词)。
第三类: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
第四类:使用名词加过去分词。
第五类:使用名词加副词。
由此,笔者继续追问 “These sentences are long or short? Is only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sentence capitalized? How do we use the punctuation mark?”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行思考和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标识语句式其他显著特点,即句式简短,全部单词(或需要强调的单词)需要大写,加强语气时句末用感叹号,通常情况不用标点符号。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归纳英文标识语常见的文本结构。并补充思维导图第二部分第一节:标识语文本结构。
(2)英文标识语常见语言特点:
①Conciseness(short and clear)
②Comprehensiveness(easy to understand)
③Standardization(normal and high standard)
④Suitable Mood(different mood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设计意图:学生不必记忆这四个专业术语,只需要根据后面括号中给出的信息理解英文标识语常见语言特点(简明,易懂,规范,语气适当)即可,这一环节用英文解释英文,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其语言特点,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笔者给出几组例句让学生指出违反了哪一个或几个特点,并尝试更改。
A:Parking here is not allowed.
B: The grass is smiling at you. Please detour.
C:It’s very dangerous here, please keep out.
这个任务整体上来说,有一定难度。多数学生可以判断出A句子是违反了Conciseness的特点,部分学生判断出其同时违反了Standardization的特点, 因为学生对于祈使句的否定句掌握较好,因而大部分学生将其改为“Don’t Park!”/ “Don’t park here!”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最广泛的写法是:No Parking。虽然答案不标准,但证明学生对用祈使句的否定句来制定英文标识语掌握情况还是较好的。
B句子是典型的中式翻译法,是由中文直接翻译为英文的。中文标识语为 “小草微微笑,请你旁边绕”,读起来俏皮又友好。但翻译作英文后,对于外国友人,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所以该条标识语违反了Conciseness,Comprehensiveness和Standardization的特点,尤其是违反了Comprehensiveness。至于更改,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该标识语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远离草坪”。
C句子翻译后是“这里很危险,请不要靠近。”不符合当前危险处境。所以学生可以找出这违反了Conciseness,Standardization和Suitable Mood特点,尤其是违反了Suitable Mood特点。那么,为了贴合这个语境,笔者引导学生使用了简短有力的名词加动词结构“Danger! Keep Out!”,以起到强调和警示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找出这4个标识语的错误之处,深刻的了解标识语的语言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之后,学生可以完成思维导图的第二部分:标识语语言特点。
3.导图训练,整合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它应用于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回顾知识点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第一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形成了英文标识语的一个思维导图框架图。
二.躬行实践,知行合一。
学生在了解了英文标识语的理论知识后,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1.学生自行寻找英文标识语。
学生们在校外用笔或手机记录自己见到的英文标识语,这一阶段给了学生一个周时间。上课后先让学生们小组讨论,汇集组内成员收集到的标识语。再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并补充。收获颇丰,举例如下:
Push 推
No Smoking禁止吸烟
Staff Only 员工专用
2.创设情境,运用英语标识语。
学以致用是英语学习乃至所有学科学习的终极目标,因而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本环节中,笔者创设语境: “There will be some exchang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In order to make their life more convenient, we should make English public signs in our school.Do you think where we should make signs?”笔者出示学校照片,学生从校门起开始设定标识语,充分运用了所学。例如:
Gate 校门
Turn Left 左转
设计意图:有些标识语是学生自创的,并不规范,但大部分是正确的。该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高阶思维是能够形成和运用概念,并最终合理运用规则,使学生真正的能将所学与生活相关联,并且大胆应用所学。
结束语:如果我们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逐步渗透类似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将会慢慢形成归纳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坚持下去,他们就能真正成为高阶思维教育模式的受益者。并且通过这种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实用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够灵活运用英语来交际、工作和学习的跨国际人才。
参考文献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戴宗显、吕和发,2005,中国翻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