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贵雄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初级中学 546203
摘要: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同伴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能够有效促进其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该理论为学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当然,学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也获得了大量的实践证明,并且深受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和推崇。本文主要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互动教学模式
引言
学生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激励、合作、竞争、评价等方式来开展学习互动,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顺利完成相关的知识探索任务,并且产生更加深入地认知和理解,从而有效促进其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对该模式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生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学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在某一集体教学情境下,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性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对其学习情况产生影响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互动的形式相对较多,包括相互提问、讨论、合作等,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主题发言、现场调查、竞猜竞赛、小组讨论等均为可行性较强的互动方式。学生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属性多样、形式渗透、过程相互等方面的特征。属性多样主要表现在互动类型、内容、性质等方面的多样化,类型方面包括个体互动、群体互动、个体与群体互动等;内容方面包括情感、行为、认知等方面的互动;性质方面包括竞争、合作等多种性质的互动。形式渗透是指各种互动形式可相互渗透和融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互动模式予以运用。过程相互是指学生互动属于相互渗透和作用的过程,为了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并且通过知识、情感等多维度的交流来促进彼此思维、行为的转变,这种影响和转变并非单向进行的,而是具有相互性。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体现学科特点
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生具有较为明显的自我意识,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帮助和认可,但尚未积累充足的人生阅历,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该阶段的学生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或阻碍。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到非常多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师能够渗透不同类型的案例,此时就要灵活运用互动式教学法。互动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还能有效凸显出该学科的特点,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道德修养的稳步提升。
(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融合,能够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还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仍旧尚未积累充足的学习经验,且存在心理方面的压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相对较为胆怯和消极。此时,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释放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体现出个人价值,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顺利发展学生的个人思维,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开展路径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从名字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来,就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些案例,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便能够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同时案例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对社会负责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本上出现的一些案例,或者是生活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案例讲解这个故事,然后再根据故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并且询问学生是否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便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只有真正做到对社会负责任,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利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像之前只是单纯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发挥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并且也是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了朋友。
(二)交流反思
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进课堂师生交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形成情感上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挖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大纲制定出与教学大纲内容相符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充分融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道德的培养,在满足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其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怎样考虑如何实现自己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实现互动与共鸣,尤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营造同学之间集体之间和谐的相处方式和氛围,通过巧妙的引导去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课程学习的兴趣。最后,通过课堂上和课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授课方式。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反应为主导。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以及课堂上学生对于问题的反馈,及时的对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计进行反思,以便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能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尺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放松的状态下和教师进行有效地互动。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关切的眼神,生动的表情,以及适当的肢体动作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逐步地让学生能够信赖教师,让他们能够向老师敞开心扉,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交流和讨论环节当中。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的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作互动的焦点,而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当中实际的需求,让他们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能够得到老师对于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学生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有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互问互答互评、学生讲课与评课、正反双方辩论等方式,让初中生在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当然,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对该模式进行创新,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国芳.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7):31-33.
[2]蒋华剑,赵蓉.“以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7):68-71.
[3]李淑丹.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2018(10):160-161.
[4]崔玮.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30).
[5]王如基.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20,(008):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