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坎比努丽·吾满尔江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现代的学生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坎比努丽·吾满尔江
        新疆石河子第十一小学83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现代的学生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现代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并且由于现代的家庭因素导致学生思想上非常早熟,较高的离婚率还会使得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健康问题。因此,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小学教育是教育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是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建立专业性更强的教师团队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
        引言:
        现代是信息交流和发展非常迅猛的时期,使得现代的小学生在思想上会受到大量社会信息的影响和干扰。但是由于小学生本身的思想不够成熟,对于每天所接触到的事物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后发展。为了更加符合现代发展的需求,需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使得学生能够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每天的学习。
        一、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的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非常复杂。而小学生本身在思想上不够成熟,对于很多事物不能够以客观的态度来进行思考和看待[1]。由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管理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做出非常主观和冲动的事情,对家庭造成严重的利益损失,甚至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在现代各类思潮的影响之下,需要小学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对外界环境中所蕴含的各类因素具有着一定的抵抗能力,摆脱各类虚无的诱惑。同时,由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使得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现代人们更加注重自由发展,导致了离婚率居高不下,很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家庭内部的矛盾,甚至会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这类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人群,容易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孤僻、偏激,思想上非常消极,如果在后天的教育之中缺失了心理健康教育,就会使得学生陷入不良循环之中,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对于教育而言,学校、社会、家庭,都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着一定的责任,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积极的思考,真正的以学生的实际感受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帮助学生解开心理的矛盾,从而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每一个社会人士和教育学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一)采用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鉴于本身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帮助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对教学的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才能够以更加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理。

由于现代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相对早熟,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思想上非常的叛逆,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以说教和恐吓等方式来进行学生行为上和思想上的纠正,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为后续的教育教学过程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困难[2]。因此,教学本身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能够使得老师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进行学生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都有着切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二)采用家校合作的学习模式来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相应的改变和影响,因此,在进行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采用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的建立。对于家庭而言,家庭内部的氛围和家庭中所存在的矛盾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3]。虽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但是在情感上是比成年人更加敏感的。这就要求家长在进行家庭矛盾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尽量的避免和学生进行直接的接触,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思想,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特殊学生,家长更是要及时的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老师一定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特殊的照顾。在充满爱意的温馨环境下成长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和需求,从容的面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三)在学校内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
        想要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端正学生对待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应试考试的需求作为教学目标,而不注重对学生能力上和思想上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心理需求被忽略。并且,由于心理健康课程不需要应对应试考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懈怠,不够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可以通过加强正面教育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之中[4]。还可以定期带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性较强的活动,使得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升,在不断地探索之中意识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使得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结束语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帮助学生更快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昱昕. 论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7):90.
        [2] 周芳. 慢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辅导实效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版), 2018, 000(011):228-229.
        [3] 郑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措施探讨[J]. 教育界, 2020(41).
        [4] 陈丽娟.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策略探究[J]. 教育:00025-00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