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胡永兴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计算能力是教师重点培养内容
        胡永兴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平场小学 贵州 遵义 564407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计算能力是教师重点培养内容,特别是在中低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培养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占据较大比重。所以,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采用合理方法有效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这一能力,为其后续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在对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意义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学中段数学教学当中培养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计算能力

        前言:数学计算乃是小学时期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中年级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方法以及重要技能。在中段数学教学当中,对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加以培养十分重要。为此,数学教师需对计算教学加以重视,不仅帮助中年级学生对算法进行掌握,同时还需帮助其对算理进行理解,这样才可有效提升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此,对小学中段数学教学当中培养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中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事实上,中年级学生若想把数学学好,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由于计算能力会对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影响其后续学习以及发展,所以当前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当中包含很多计算内容。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当中包含测量、万以内加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以一位数这些内容,上述内容对于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高段应用题进行解决,同样涉及到很多计算。为此,对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加以培养有助于中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整体质量
        通过分析最近两年小学阶段数学综合练习整体质量可以发现,中年级学生在数学综合练习当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漏了问题内容、计算错误以及抄错数字。在这之中,计算错误所占比例超过了50%。为此,数学教师需充分认识到,除了学困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之外,多数中等生,优秀学生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对中年级学生的多位数加减法、多位数乘除法计算能力培养很重要。然而,中年级学生难以从数学视角对其中含有的逻辑进行分析,只能对数学公式进行机械套用,进而导致中年级学生只对计算技巧进行掌握,并未对算理进行真正了解,这样难以真正提高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小学中段数学教学当中培养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着重培养中年级学生数感
        数学教师对中年级学生数感加以培养期间,应当结合中年级学生现有思维方式以及认知能力,结合班级中年级学生整体数学水平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例如,开展“测量”教学期间,为帮助中年级学生对吨、千米、分米与毫米这些单位进行宏观认识,数学教师可在教学期间从周围事物着手,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如让中年级学生估计一下课本长度、宽度、厚度与重量,借此引导中年级学生构建物和数的对应认知,强化中年级学生数感。而且,平时教学期间,数学教师还需尽量避免通过灌输方法以及填鸭方法开展教学,把数学知识和中年级学生生活进行结合,这样便于中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例如,开展“时、分、秒”教学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观察秒针运行一周之时,分针运行了多少小格,通过事物观察这种形式能够把抽象概念变成相应的逻辑概念,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激发中年级学生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期间,数学教师不能运用命令口吻让中年级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计算,教师需注重激发中年级学生的计算兴趣,让中年级学生在兴趣驱动之下进行自主计算,这样有助于提升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对中年级学生兴趣进行激发,数学教师可对情境引导方法进行运用,借助有趣生动的方法对一些场景进行引入,借此帮助中年级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对课堂氛围进行有效活跃,促使中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接受以及理解。例如,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期间,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周长的计算,数学教师可借助游戏方法帮助中年级学生对面积和周长对应的计算方法进行理解。课堂之上,数学教师可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尝试运用长度相同或者拜托你个的木棒拼凑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完成图形拼凑以后,可以借助直尺对其长度与宽度进行测量,把图形面积与周长求出来。因为中年级学生在摆放期间运用数量不同的木棒,所以所得答案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答案,数学教师可让中年级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帮助中年级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理解与掌握。此外,教师也可对中年级学生好胜心强这个特点加以利用,积极组织中年级学生进行趣味竞赛,借此激发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组织中年级学生进行“夺红旗”以及“开火车”这些竞赛活动。比如,在“开火车”活动当中,数学教师可把每一排末尾当作火车的结尾,已知每排拥有8名中年级学生,如果班级当中共有40名中年级学生,可分为5排进行比赛。数学教师可给各个小组分发一张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任务卡,比如给首名中年级学生的卡片内容为12×23,这名学生计算出答案以后,把卡片传给下一名学生,在前一名学生乘法基础上,按照数字排列展开计算,即需要计算23×34,而第三名学生需要计算34×45,以此类推。通过上述游戏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中年级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练习,有效提升其计算能力[2]。
(三)培养中年级学生计算习惯
        众所周知,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计算能力。为此,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计算习惯。例如,开展“除法”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引导中年级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促使其对除法知识和乘法知识之间具有的关联进行初步了解,并且了解除法对应的基本规则。在此之后,数学教师可在课堂之上借助趣味方法集中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3]。在课后,数学教师需给中年级学生布置一些复习任务,借此指导中年级学生展开有效复习,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让中年级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其计算能力。其次,开展中年级学生长期每晚必练4个计算题;每节数学课前必一分钟口算;每周必一次计算练习;每月必一次计算,口算比赛活动.通过“四步法”活动来锻炼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结论:综上可知,在小学中段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有助于中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整体质量。为此,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中年级学生数感,激发中年级学生计算兴趣,同时培养中年级学生计算习惯,引导中年级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帮助其对常用的一些计算技巧进行掌握,进而有效提高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21(04):8-9.
        [2]宁卫丽.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05-106.
        [3]侯鸾.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