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燕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 南川 408400
【摘要】:阅读是浸润人们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与阅读“结伴而行”,有利于学生走进读物与之对话、与之交流,由外而内吸收“营养”;有利于学生走出读物表达所思、表达所悟,由内而外抒写精彩,最终实现读、思、写的“交融”,推动读、思、写的“循环”,取得读、思、写的“共赢”。
【关键词】:读书笔记 小学生 阅读能力
随着“全民阅读”工程和“书香校园”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捧起了课外书籍、走进了课外读物、爱上了课外阅读。在我们为学生阅读数量的增长、氛围的浓厚而感到欣慰的同时,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阅读效率、阅读效果不成正比等问题又暴露在我们眼前,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困惑和追求。笔者就利用读书笔记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探析如下。
一、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的现状分析
(一)懒于动笔——做读书笔记沦为一种空谈。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还停留于看过什么书、读过什么书等“量”的追求,很少有学生将领悟些什么、收获些什么等“质”的追求作为阅读出发点和落脚点。“集邮式”“快餐式”浅阅读较为普遍,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等粗阅读较为普遍,学生成为了不带思想、不带情感的“空心人”。“解剖式”“正餐式”精阅读较少,用心灵感受、用精神思索等深阅读较少,“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成为了不做读书笔记的借口,主动做读书笔记成为了一种稀罕和空谈。
(二)被迫动笔——做读书笔记成为一种形式。在部分学校,做读书笔记成为了补充作业量的“候补”。少数教师不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作要求、教方法,也不看效果、作评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同时,部分学生也心怀任务心理、应付心态甚至是抵触情绪,为了完成读书笔记而写读书笔记,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很少品味文章中精美的语言、体会文章中丰富的情感、鉴赏文章饱含的深意,读书笔记“含金量”不断降低,做读书笔记甚至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和沉重负担。
二、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意义
“再淡的墨水胜于最强的记忆”。做读书笔记的前提是不仅要浅阅读、粗阅读,更要深阅读、细阅读。做读书笔记的意义不仅是加深记忆、积累素材,更是要活学活用、会读会写,最终实现教师语文教学的高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做读书笔记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过程。“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读书笔记有利于将学生的眼、口、心、手结合起来,有利于将学生的读、思、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将学生的得、失结合起来。
通过做读书笔记,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最终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
(二)做读书笔记是调节学生阅读节奏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做读书笔记前,学生往往会产生“这个地方我应该快读还是慢读?”“文中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等疑问。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调节节奏、调整视野、调剂心态,用心去体会每一个细节、发现每一句精句、感悟每一处情感。通过做读书笔记,能够让阅读成为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交流。
三、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的策略探究
做读书笔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提炼,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吸收,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加工、拓展,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水滴石穿、厚积薄发。做读书笔记虽然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指导学生,让他们既有兴趣、又有方法、更有效果。
(一)以教为始,加强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认识。培养学生记笔记必须先从认识读书笔记的意义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告诉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种种好处,让学生真正相信、接受、认可做读书笔记这个过程,从而产生记的愿望、记的需求、记的动力。教师可以在班内分享钱钟书等名人作读书笔记的典型事例,加深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动力。也可定期组织学生学习身边的“明星”、阅读“达人”、校园“作家”等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分享做读书笔记的所获、所感,以典型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认识。
(二)以趣为基,培育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投其所好,积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创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班内、小组内开设读书笔记展、亲子读书笔记PK、班级读书交流会等活动,鼓励表扬、树立榜样、形成氛围,让学生获得老师和同伴赞许的目光、热烈的掌声,从而增强信心、养成习惯。
(三)以法为要,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技巧。“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了就不容易改变了。做读书笔记也需要我们从小学生抓起、从低年级学生抓起,手把手帮扶、循序渐进指导,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如:在刚开始阶段,教师要为他们设计“填空式”“表格式”读书卡,摘抄、记录书名作者、主要人物、美词美句等基础知识。在学生具备记录摘抄基础技能后,教师可以引导尝试用标记批注文章大意、人物特点、写作方法等。在后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表达出来和记录下来,或仿写类似文章。
(四)以练为媒,拓宽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功效。教师要把学生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设置做读书笔记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走出书本、走进生活,鼓励学生质疑书本、质疑权威,让学生在创作漫画、编写儿歌、续编故事等练习中提出和展示个人独特的见解,锤炼做读书笔记的能力。如:在学生读了《农夫与蛇》《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后,编写版本不同、结局不同的《农夫与蛇》《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二、故事三、故事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善于指导,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学生热情,真正让学生愿写、会写、写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