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军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思维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发展,也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提高。所以这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次文章的研究就是基于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重点分析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旨在保证学生能够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良好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前言:小学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长远的发展作为己任,有针对性地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这一点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一系列的瓶颈,这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求教师能够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简化学习的流程,提高学习的效果。所以本次文章就是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地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改善,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把抽象事物直观化,促进学生发散想象
在小学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智力发展的并不完善,对于很多抽象的事物在理解上能力相对比较差,再加上学生缺乏生活的经验,所以在对这些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呈现出比较吃力的现状。如果教师不能够把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方法加以改善,那么久而久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也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也是学生思想的一个质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事物发展的整体历程。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这部分知识时,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相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所学习的概念性内容亲手绘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有针对性地把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就能够在学生自主探讨的环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两个图形进行区别,也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的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方面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温故而知新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所遵循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全方位的把新旧知识之间进行有效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模式。数学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在对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对旧知识进行联想,运用类比的形式,找到正确有效的思维发展途径,分析两个知识所具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多思考多联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探讨数学问题的时候找到其中所包含的规律,这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在不断地回顾分析进步中,从而实现知识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出租车里程表读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很抽象,学生对于里程表的读数与里程的计算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学生在认知上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一年级学过的断尺测量铅笔等物体长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分析,对比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使学生明白里程表问题就犹如一把巨大的断尺,其计算思维方法与断尺原理相通,这样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简单了,突破了里程表问题的难点,随后什么电表问题、水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有着更加整体的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
三、精心预设问题的思考导向,引导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属于最为重要的启蒙时期,也是最具难度的一个教育阶段,因为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并不能够有效地把自己的想法进行组织,经常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甚至小学生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拥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理,所以很难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这也是学生思维形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就需要意识到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缺点,抓住优势弥补缺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未来得到良好的成长和进步。
特别是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之中,还要求教师不断的引导。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找到一些思维形成的方法和训练的手段,这样才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也能够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更高的乐趣,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找到全新的开展路径。教师在教学时,课前精心预设问题的思考导向,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时,我预设的第一个环节,包装两盒糖果,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形式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到包装问题要节约包装纸就是求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包装两盒糖果的方法不是惟一的,有三种方法、最节约的就是最大面重叠,计算方法也不是惟一的。在理解设计第一环节的情景之后,老师推出第二环节,将四盒磁带包成一包,有了第一环节的经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很快想出有六种包装方法,接着老师抛出问题“选用哪种包装方法是最节省包装纸的呢?”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找出最快捷的计算方法。为了不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四盒磁带四个最大面重叠最节省包装纸),老师又抛出“包装四盒牛奶,有几种包装的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省包装纸呢?”(老师给出牛奶盒的长宽高),有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说和4盒磁带的情况一样,学生通过前面的探究经验进行探究发现,虽然同样是包装四盒一样的长方体物体,但长宽高不一样,其情况也不相同。因此能够看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够仅仅立足于教材中的知识,更是需要联系多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影响,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能够在根本上激发起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潜能,为学生后续的良好进步和成长奠定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把相关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更是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也能够辐射到其他各个学科,使学生全方面的得以提高和进步。所以本次文章也主要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转化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学生综合的水平以及整体的品质得到发展,从而使其在良好的思维支持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后续的成功和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世彪.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98.
[2]晏小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创造力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115+117.
[3]朱双丽.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