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秋玲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 514755
摘要: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统编版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摒弃旧版的模式,设计更加生活化,充满童趣。而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学习经验几乎为零,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学习驱动力以兴趣、好奇心为主,因此新课本采用了插图和绘本形式,以小学生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来提高一年级新生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一年级新生 适应能力 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小学生心智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也未养成,因此对于规范、纪律性的小学生活不能完全适应。新教材分别从身份认同、建立同侪社交群体、熟悉和了解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和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四个方面引导。书本中的插图大多数来自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 为了一年级学生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教材编排了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和《校园生活》两个单元。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建立身份认同感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的生活中脱离,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对于新的校园生活,心理上是陌生的,因此缺乏安全感。第一单元设置了“开开心心上学去”和“上学路上”两个章节的内容,直接贴合学生的新学期校园生活。如第一单元的第一小节“开开心心上学去”中,教师可以在第一天事先拍好学生在学校的各个片段,制作“我是小学生的第一天”影集,播放给学生看,引导学生感受开学时的变化——上学的环境变了、老师变了、教室变了、身边的同学也变了,让学生慢慢接受自己身份的改变。
开心上学之后马上迎来了新学期第一项学习内容——装书包、包新书,这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讲,是个不可缺少的体验。在这一课当中,可以把学生的书包、书本请进课堂,让学生当堂认识书包中的文具和新书本、新课程,设置“比比谁的手更快”小游戏,教会学生能自主整理书包,引导学生爱护书本,生活化的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完全摒弃枯燥的说教,来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在生活场景中边学边做,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意识转换——从以往依赖老师和父母到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一年级的孩子从心理上“断奶”,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二、体验生活乐趣,更好融入校园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以截取校园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片段,让学生接受新校园,爱上校园生活。如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让学生认识新同学,第三课的“我认识您了”让学生快速熟悉新老师。同学、老师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同伴,也是新学生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在第二课中,可以采用生活化游戏教学,我在课堂中设置了“丢手绢”游戏,捡到手绢的同学就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或者表演,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彼此,在游戏中习得与同伴相处的良好体验,从而迅速地认识新朋友,增强学生在新校园中的安全感,成为校园生活快乐的源泉。
游戏是《道德与法治》课中很好的生活体验,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经历少,也不能懂得学习的意义,而游戏则是低年段学生生活的重要体验,从游戏中学,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
而在认识新老师的课堂中,我用猜谜语的方式让他们记住新老师的样貌与特点,在校园里对他们亲切友善的关心,来消除他们在学校里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在学生的心灵中建立稳定、友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三、利用生活化教学加强行为规范的培养
刚入学的一年级对新学校的不适应感,不仅来自于陌生的环境和同伴,更是对学校全新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产生不适应。例如,习惯了在幼儿园游玩散漫的孩子无法安静端坐、上课想要离开座位、堂上随便发言……这都是一年级新生常见的行为。因此,教师可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在刚开学初,就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在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学生接触到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如“铃声告诉我”——养成打铃后立刻回教室的习惯;“升国旗了”——养成生气时站立不乱动、唱国歌、行注目礼的习惯;“保健节拍”——学会规范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上课了”——养成课前准备和遵守上课纪律的习惯,这些行为习惯的落实直接影响一年级新生在校园生活的质量,学校德育处的评比,也会影响教师对待做不好的新生的态度,若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强硬,也会增加一年级新生的不适应感。因此,在课堂上,可以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用正面反面事例辨析(如课本P34)、编顺口溜(如课本P31)、训练动作、正面鼓励、讲故事(如课本P33)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四、用生活化教学指导生活,适应新学期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因此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这不仅体现在校园内行为习惯的培养,还体现在渗透步入社会后所必须具备的道德法治观念和生活中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材学习内容的选取体现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来源于学生生活体验,指导学生生活的理念,生活化的教学贯穿始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维度和广度。因此后面的章节“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虽然与新的校园生活无关,但也注重在课堂学习中渗透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合格的小学生向“优秀小学生”的转变,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为以后的校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取材于学生生活,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活,因此教师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采取切近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贴合一年级学生爱玩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减少他们在新校园里的不安全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生活,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从而度过一段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黎细玲.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J].思想理论研究.2019.129.
[2]徐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课程与教学.20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