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俞炙
桂林市英才小学 541004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当中,体育已经成为该教育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受到了教师家长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推进能够实现学生强身健体的基本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同时在全民健身大背景的影响下,越多人意识到了体育课程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需从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兴趣;培养
引言
小学体育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并学习体育知识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方式,同时小学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学习过程会对学生后期体育学习能否产生兴趣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于课程当中,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从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大框架来看,在体育教学中制约体育课堂效率的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最为显著的便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学校内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未能重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致使小学体育课程被放在次要位置,师资力量过于薄弱,无法支撑小学体育的系统教学。体育学科与其他理论学科相比较而言受到的关注少之又少,正是因为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总是过于草率,敷衍了事,未能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时也无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部分学校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固定教学内容,因此无需配备专业体育训练器械和教师,甚至有的学校让其他理论学科教师兼任体育教师,这样的状况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推动无法起到其本身作用,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被磨灭体育热情。
1.2体育课程设计存在缺陷
除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之外,不少体育教师未能进行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模仿性,仿照其他学科教学模式,未能形成专属于体育学科的特色教学模板。再加上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无法形成体育兴趣,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文化发展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甚至部分体育教师未能意识到自己自身的引导职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关注课堂进度却忽略了学生的意愿,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严重降低体育教学效果。
2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2.1创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生动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学生需尊重教师,在课堂上因无条件服从于教师的安排,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逐渐被削弱,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导致学生的自主性较弱,没有系统的学习理念,致使学生的天性和主观能力在严肃的课堂中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兴趣可言,师生之间沟通相对较少,甚至会产生隔阂,大大削弱小学体育课堂的预期效果。
因此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造和谐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交流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当中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错误局面,打造平等师生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修复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相对自由的和谐课堂,使教师和师生之间能够在课上、课下进行自由互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特别是体育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一定差别,大多为室外课程,教学氛围较为活跃,这时体育教师需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课堂情绪上,对于学生反映较为强烈的兴趣点可着重加强讲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中所存在的满满活力,从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强烈兴趣,以推进后续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学习。
2.2丰富教学游戏形式
体育教学本就是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一门课堂,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到体育知识并提高自身身体素养,以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抓住这一体育教学特点,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应用游戏教学法,在原有基础上丰富游戏教学形式和游戏环节,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性格化需求,顺应新阶段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发展趋势,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有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平时对运动提不起兴趣的学生,着重进行兴趣培养,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烈兴趣。这表明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需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开展丰富且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正式游戏之前教师应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喜欢的体育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引导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记录学习情况,从而不断调整自身教学计划,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整体教学效率。
2.3恰当利用教材
在每一节小学体育课正式开课之前教师都需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放松活动,随后展开系统性的体育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推进过程都是根据教材顺序进行教授以及根据教材内所描写的基础动作进行理论学习,然而部分教师未能重视到这一环境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未能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理念便开展自由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接受,从而降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就是要提前对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恰当利用教材通过亲身实践将学生带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将教材中所编写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
结语
随着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将小学体育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通过营造和谐平等师生氛围、打造良好学习环境、恰当应用体育教材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更加自主的方式接受体育理念教学,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对体育产生浓烈兴趣。
参考文献
[1]钱益军.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7):131.
[2]王宁康.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 培养策略探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4):224.
[3]吴玉琴.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7,(24):187.
[4]李鹏飞.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0,17(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