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困生的良方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朱翠苹
[导读]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环,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根据学困生具有共同的特点
        朱翠苹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杨梅小学   525400
        内容摘要: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环,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根据学困生具有共同的特点,缺乏学习兴趣,懒动脑、怕回答问题,思想落后,针对这种情况,要使他们转化为好学生。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人施教。
        关键词:转化 乐学 善学 真诚
        丁有宽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爱字可不要随口乱说。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学困生是指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中,虽然是少数,但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是提高,也影响着校风、班风的形成。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而学困生则是迟开的花朵。前苏联教育专家马长连柯说:“没有一个学困生不能转变的,没有一个学困生不能进步的。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善于总结出学困生具有共同的特点,例如缺乏学习兴趣、怕回答问题、懒动脑、思想品行不够端正、无故旷课等。针对这种情况,要使他们转化为好学生,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人施教。下面谈的是我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困生的强烈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
        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特别爱好的感情状态,是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教学效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我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坚持按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讲一些有关学习的趣味故事题,调动他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已进入教室上课,同学们正全神贯注地听课,而王常明突如其来,不报告,边喊着“冲呀!”边急匆匆地冲进教室,仿佛还未意识到自己走进教室,哄得全班同学捧腹大笑,此情此景,我真是冒火三丈,准备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转念一想,对这种顽皮、自尊心又强的学生,万万不能大声批评、训斥,更不能粗暴体罚。于是我机智一转,微笑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刚才王常明同学的勇敢精神很好,如果是战场上或抗洪救灾的现场上,他一定是位出色的战斗英雄,抗洪的好模范。可是,现在我们是在学校,在教室上课,我们能这样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我们应该遵守学生守则,不迟到、不早退,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继而问:“现在该怎样做?”只见全班同学立即伸直腰坐立正位。这时,王常明同学的脸儿红红的,低下了头,整节课格外专心。我捉住这一机遇,因势利导。后来,我多次找他谈话、谈心,和他细心分析并指出违反纪律、做坏事的危害性,使他逐渐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二、保持敏锐的眼光,困势利导,使学困生健康发展
        学困生的形成,有一个渐变过程,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注意观察,分析学困生的变化,挖掘学困生的优点和特长。立足抓细抓实,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加强学困生的品德教育。有一次,我和大家都兴起祭扫祖宗的时候,学困生林某、谢某、画一幅雷锋的像,挂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鞠躬行礼。当我发现这事后,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们的好孩子。同时对他们开展了谈将来、谈理想、谈前途、谈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结果,他们定下每周星期三下午放学后,要给“五保户”拾柴、扫地、担水,星期天义务为学校劳动,说到做到,直到现在还坚持下去。查阅一下,一个学期班中的好人好事登记簿,有三十多件好人好事是他们做的。

就这样,改变了他们以前恶语伤人,大发雷霆、盛气凌人的坏习惯。
        所以说,老师时时保持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每一个人的发光点,捕捉教育的有利时机,对学困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给予表扬鼓励,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促使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全心全意爱学困生,这样才能润物无声
        教育专家斯霞说:“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结师生心灵纽带。教师只有真诚地慈爱学困生,使他们感到教师同父母一样可亲可敬,才会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把这种爱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
        四、以爱为本,激发兴趣
        丁有宽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爱字可不要随口乱说。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注意观察、分析学困生的变化,挖掘学困生的优点和特长。立足抓早抓细抓实,把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加强学困生的品德教育。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学习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到清明节,大家都兴起祭扫祖宗的时候,学困生田子光、谢小桦画一副雷锋的像,挂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要求每个人都要鞠躬行礼。当我发现这件事后,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们的好孩子。同时对他们开展了谈将来、谈理想、谈前途、谈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结果,他们定下每周星期天下午给“五保户”拾柴、扫地、担水。说到做到,直到现在还坚持下去。查阅一下一个学期班中的好人好事登记簿,有40多件好人好事是他们做的。就这样,改变他们以前恶语伤人,盛气凌人的坏习惯。经过我内心的引导,爱心的牵引,取得他们的信任,这两位同学思想变了,成绩进步了。
        五、利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其进步
        榜样指革命先烈、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它对青少年有巨大的感召力。有了榜样,学生有目标,才有方向。
        学困生一般比较注重具体、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难以见效的。针对这心理特点,我常向他们讲述华罗庚、爱因斯坦等名人原来基础不算好,由于发奋努力,最后才成就大事的事例与道理。同时我还注意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哪些基础差、进步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加倍努力,而且也使学困生看到进步的希望。特别是王常明同学深受感染,我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要以遵守纪律的同学为榜样,痛改前非,争取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六、发现“闪光点”,及时引导
        无论孩子多么调皮,他也会有优点的。班主任要客观地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消除消极的思想,发现他们的优点,点燃他们那迟来的花朵。根据王常明同学喜爱画画、喜欢练字这一闪光点。我在班会上有意把他作为样本,表扬了他画的画是班中最好的,字写得最端正,要求大家向他学习,同时鼓励他争取机会参加区艺术比赛。他开心得连连把书包里的“杰作”一一翻出来,和同桌一起欣赏。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来个急转弯,给他一个小小的提示:要是其他功课也向美术那样,就更好了。这一表扬,竟成了他追求上进的转折点。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使我深深体会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把老师的爱融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化为一股暖流送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就像春风化雨,温暖并鞭策着他们积极向上。我希望学生们记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坚持。我希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都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