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丽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圣井学区中心小学 山东 济南 250220
摘要:
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在学生还处于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渐渐被广大家长所认知。在这个新时代,怎样培养出满足当代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所面临的全新挑战。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层出不穷与当前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成为普遍现象,并且往往因无专业人士的指导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导致其缺乏积极,妥善地引导。因此,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成为国家需要的,社会渴求的高技术人才。本文针对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目的
前言: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包含自私、自利、沉迷网络、厌恶学习、顶撞师长等心理健康问题屡见不鲜,再有信息传播碎片化的原因,使得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切实推广,积极落实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众多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任务。同时,这也促进了小学教育跨入教育改革的新时代,使得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使其更好地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高品质人才。但是,因广大人民群众的平均素质尚未达到其应有的水平,当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速度过于缓慢。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想要积极有效地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平缓。学习环境不止局限于学生的班级环境,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也属于学习环境。为了给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善学生在校的校园环境,我们要做好以“积极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墙建设,定期更新完善,以便在学生经过时更好地注意到相关知识,可以更好的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更多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诚然,只改善校园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班级环境方面做出调整。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可以更好地促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班风形成,良好的班风往往促进班集体凝聚力的提高,继而提高学生对影响心里健康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免疫力,进而更好地消除多种社会消极信息对学生心里健康的不良影响,从而让更多的学生的身心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建设班风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制作班徽和选定班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性格。同样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还有家庭环境因素。但是,教师在与学生或学生家长沟通时也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快捷有效地进行沟通,更好地构建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环境。
二、对学生的肯定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师要用带有鼓励性的,刺激性的话语以及积极地行为来激励学生,进而对学生更加切实地表达出对学生的肯定与赞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孵化学生自身的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更好地践行八字方针,更好地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比如说在《认识老师,认识同学》一课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之前,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环境与自身性格,这样使得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可以更加灵活运用肯定学生的方式,来为之后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不能因要肯定学生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存在的缺点。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提出学生的缺点,这样学生才不会养成自负或自大的性格。假设,教师只看到了学生的不足而提出批评,却没有因学生在某方面的出彩而表扬的话,面对老师一味地批评与指责,这十分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进而培养出自卑,不自信的人格。反之,假使教师只是一味地夸奖学生,肯定学生而不去指出学生的缺点。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很大可能变得目无尊长,狂妄自大,进而很难接受别人的善意的建议,进而养成了自大的习惯。由这两个极端,不难看出,教师要对学生适当的施行“肯定”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践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使其获得成效。
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关爱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多多关心学生。教师要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懂得学生的心里所想,才能深切体会到学生的所思所感,要把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做,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才能更加紧密,教师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更加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热心、诚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反之,假使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与爱护,学生就很难对教师打开心扉,真诚地说出他们的困扰与心中的疑惑。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去爱护每一名学生脆弱的心灵,使得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争做新时代的国表社科。
我们学校有一位教师曾经就教过这样的一名学生,那名学生聪明活泼,却十分顽皮,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班规班纪,总是与同学恶作剧,同学们自然也是对他敬而远之。这位同学总是自己孤身一人,独来独往。后来通过家庭走访,这位教师才了解到,这位学生患有多动症,现在还在进行药物治疗。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教师了解到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大多会变得自卑,并伴随着较大的攻击性和逆反心理。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有效地疏导与治疗,则会恶化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影响与人交流的能力,对社会以及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减弱。教师为了帮助那位学生,为他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建议其家长改善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转变自身的行为习惯。要改善这位学生的心理状态,首先就要尝试与学生交朋友,教师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增多与学生的沟通次数。紧接着,教师便开始鼓励学生多和其他同学接触,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对那位学生表示肯定与认可,树立他的信心。他也努力配合,更加积极主动的为同学服务,与同学沟通聊天,与同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在这样的鼓励,支持,引导下,他变成了一名乐观进取,活泼向上,积极的学生。正所谓“心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教师常含一颗包容的心,才能因材施教,更好地开展并施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家校协调合作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要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不恰当,就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发育,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合一才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适合孩子的积极地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资源,要是可以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合二为一,便可以更好地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使家校合作形成合力,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在学校,一名教师要照顾几十名学生,多是师主课堂,教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至于心里话便说的更少了。但是在家庭环境中,学生有机会对父母说一些心里话,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这种行为,让孩子大胆的把心里话讲出来,在倾听时,也为孩子开解。这样更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使得他们更加乐观开朗,自立自信。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定时家访,与家长交流经验,合理的分析孩子的心理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方式。教师与家长默契配合,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语:学生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争做新时代的主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充满细心与耐心,这是一个持久战,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个性化地制定符合教育规律与成长规律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促进学还是那个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走向社会,争做新世纪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春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A1):5-6.
[2]武慧琴.核心素养视角下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