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浅谈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刘印琢
[导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小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格等内在驱动力
        刘印琢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学区小屯学校   0562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小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格等内在驱动力,是成功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没有情感的体验,便激不起兴趣;没有兴趣的激起,更谈不上动机。情感还是意志的推动力,只有不断地强化情感体验,动机才会越来越明确,意志力才会不断增强。学习情感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不可须臾离开的“法宝”。
        一、用教师的“爱”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情感教育是师生情感的和谐通融,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教师的爱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温暖,受到鼓舞。不少学生极为重视老师的爱,甚至超过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阶段大部分时间是与老师一起度过的。他们的情感交化,成绩优差都与教师有着密切关系。在我教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学习成绩很差,作业也不写,上课睡觉,下课追逐打闹,发现这种情况后,我没有讽刺挖苦他,课上注意启发,诱导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课下主动亲近他、关心体贴他,让他感到老师就是朋友、妈妈,渐渐地他对学习有兴趣了。期中测验时,由原来的例数转变为中等生。一学期下来,竟成了班里的前十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把爱撒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种爱。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爱。感情是双向的,教师爱学生,学生也爱教师。
        二、用老师的“导”保持学生的学习情感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学生创造、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的机会。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只有满足学生精神世界中探求与创造的要求,健康的学习情感才能保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选择教学手段。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探索知识时的神秘与奇遇,遭到控折时的痛苦与成熟,获得成功时的愉悦与自信。教师的  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情感。以表扬奖励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教师所提问题时,教师的神态、语言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班级中的处境,教师一定要慎重地对待,既要保护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指出其中的错误与不足。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及时启发,给答错的学生以纠正错误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其转败为胜,仍能保持学习的自信。

教师要始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关心与鼓励下,不断强化学习情感
        三、以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的情感
        生动的情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课的开头,我采用质疑的方法创设情景,做猜数游戏,即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数,然后我很快地说出这个数能不能被2或5或3整除,最后经过同学们列式计算验证我的判断全部正确。真神啊!老师有什么窍门吗?问题情景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了探索其中奥妙的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内在需求。
        四、深挖教材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共鸣的基础,它有时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应该认真挖掘,并用其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插图中,美丽的画整洁的校园,同学们有的在操场上踢足球,两名儿童正在向老师行礼问好,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高地飘扬,七只小鸟在蓝天欢快的歌唱。这幅图中既有1-10这十个数的认识, 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爱护校园、尊敬师长、热旁祖国等教育的丰富内涵。
        五、以表扬奖励激发学生大学习情感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离不开教师的诱导。小学生对待老师的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和漠不关心有着绝然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有了进步不能及时得到表扬奖励,有了不足也不能及时得到批评和纠正,那么学生(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学生)也同样会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调节、引导,利用口头表扬、红星卡奖励、学生掌声鼓励等,激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风气和习惯,不断强化学生自觉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师要用放大镜来观察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及时获得班级同学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培养集体的正确舆论,并利用它,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强化健康的学习情感。如当学生能正确的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发言不仅正确而且有创新时,教师要用鼓励赞赏的语言加以肯定,也可以发动学生给予掌声鼓励。集体的赞扬最能温暖学生的心,最能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六、用“学科的美”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感
        各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美”。就数学而言,有它的抽象美、序列美、规律美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充分体现美,并通过教学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环节,每一步的要求去展现教学的美。例如解方程时除了题目应计算正确外,在书写格式上要严格要求,等号上下对齐、大小统一,数字要对称规范,教师不仅说,还要亲自范写,给学生做出榜样。出示的几何图形,从线条、色彩、大小等方面都要规范、协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平日的作业,也要做到书写工整美观,解题思路科学合理,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陶冶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情感是一种积累,我们把情感融入课堂,使他们扬长个性,舒展生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才能用积极态度地参与学习,主动的获取知识,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