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闻眼光彰显劳动智慧和精神——部编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刍议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刘先海
[导读] 部编新教材将“群”引入编排体例,必修(上)第二单元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方式进行设计与编排
        刘先海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    434020  
        
        【内容摘要】
        部编新教材将“群”引入编排体例,必修(上)第二单元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方式进行设计与编排,以新闻类文本作为呈现方式,并将劳动主题嵌入其中,明显呈现出“群相”驱动和“体相”特征。
        【关键词】
        “群相”驱动   “体相”特征
        
        部编新教材第二单元共有6篇文章,篇幅长短不一,有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也有古代诗歌。前4篇体裁相同,都属于新闻类文本,最后两首属于古代诗歌。虽然在编选文体上略有差异,但是前后主题相同,以“劳动”主题一以贯之。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呈现风格和编排个性,让人耳目一新。广大师生能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其中的编排意图隐藏有“群相”驱动、“体相”特征和“旨相”要求。
        一、“群相”驱动让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落地生根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任务群是一个高频词。新版课标共设计有18个任务群。作为“整体”、“集合”或者“系统”的代名词,群体会有“群相”。任务群是以任务驱动为指向,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要求,通过学习主体的努力以期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项目集合。由相关或者类似的个体组成群体,形成群体特点,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群有“群相”,体有“体征”。不管是“群相”的主体,还是“群相”的客体都是如此。就语文学习而言,任何一个系列都可以组成一个学习任务群。有任务,才能驱动力。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的获得必须依靠任务群的任务驱动。
        (1)提升实用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实用性阅读主要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浏览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文章,来了解掌握重大事件、先进人物、社会现象、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等基本信息和核心价值。快速阅读,归纳整理,思辨分析,品析鉴赏等这些技巧和方法应该是实用性阅读的主要能力提升点。第二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分别是《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实用性的阅读项目和阅读任务:A人物通讯都是通过事件来展现的,请你快速浏览全文,提炼出各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并以句式相同的短语概括出来;B人物通讯最终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以关键词的方式概括出各人物的精神特点;C人物通讯写作手法迥异,取材视觉独特,请你提炼出人物通讯写作的主要手法和文体特点;D人物通讯离不开作者画龙睛式的评论,请你整理出文本中作者对人物最有见地的评论或观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直是高考必考的重点之一。有的以非连续性文本出现,有的直接以人物通讯出现。信息搜集、内容整理、观点提炼、手法归纳、思维提升、逻辑推理是实用性阅读的主要能力层级。高考备考中的实用性文本考查可以回归到本单元的任务群学习之中。
        (2)锻造实用性文本的表达能力。新高考十分重视实用性表达能力的考查。最突出的板块就是作文。纵观近十年来全国和地方高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有明显的任务驱动要求和实用文体考查要求。比如:演讲词、倡议书、辩论稿、发言稿、读后感和书信等。这些作文类型符合当代公民写作要求。其次,就是语言实用板块中的病句修改、语段压缩和关键信息提取等。

结合文本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表达项目或者表达任务:A写一篇人物评论,比如:就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你最喜爱的人物写一篇人物评论;B写一份颁奖词,比如:如果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三个人物都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以结合时代特点分别写一段300字左右的颁奖词;C参加读书会,比如:在一次主题班会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发表一次主题演讲;D参加故事会,比如: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采访你身边最具劳动本色的劳动者,并在班上交流;E写一份倡议书,比如:农学院号召全校学生向袁隆平学习,请你以团委名义撰写一份倡议书;F写一份辩论稿,比如:在一次辩论会上,学校团委以“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必要存在”为辩论主题,要求代表队以正方或反方发表辩论陈词。
        二、“体相特征”使学生必备知识和学科思维的获得有章可循
        高考考查三类文本:一类是信息处理类,一类是文学类,一类是古诗文类。我们以必修(上)第二单元为例来分析。新闻类材料属于信息处理类文本,是当前最为实用的文本之一。部编新教材第二单元在体裁上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第二单元占据了通讯和评论两类新闻体裁,具有明显的体裁特征,这种“体相”特征,使学生获得必备知识和学科思维有章可循。
        1.通讯类。何谓通讯?就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一种新闻体裁。换一种说法,就是运用写实的文学笔法刻画真人真事。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第二单元的三篇文章均属于人物通讯。我们可以从“体相”上发掘这三篇文章的写作特点。(1)有鲜活的时代人物。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均是时代骄子、行业代表、业界精英,集多重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于一身,体现了时代的风向标。作为央视的品牌栏目,《感动中国》每年都推出了十大人物(或团队),这些人物是时代英雄,是社会楷模,是精神偶像,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时代造就英雄。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华民族总是英雄辈出。以2020年抗疫为例,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和陈薇等英雄人物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奉献有为,雕琢出了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座标。(2)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第二单元的三个人物分明印上了时代烙印。袁隆平开展杂交水稻实践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面对权威挑战,又遭遇同行质疑,但是始终相信科学,尊重事实,遵循规律,大胆创新,反复实践,终获成功。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具有普世价值,解决了一个农业大国的饭碗问题。他是实践为国的代表。张秉贵是一个平凡朴实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树立了行业先锋的旗帜。热情,细致,周到,就像邻家的老大爷。这种微尘人物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感到十分亲切,近人。他是敬业爱岗的典型。钟扬是一位植物学家,是一位科普专家,也是一位援藏干部。他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上,都能大公无私,奉献有为。他是科研兴国的标杆。
        2.评论类。新闻评论是新闻写作中的轻骑手,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导向性,极具有力量。它主要就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表明鲜明的观点和立场,具有舆论导向作用。评论类文章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对高考作文有极强的引导作用。评论类文章的阅读教学可以与高考作文备考紧密联系在一起。(1)有明确的观点立场。标题中显示的观点十分鲜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简洁明了,直入人心。文中分论点紧紧相扣,无懈可击。(2)有严谨的逻辑思维。思维是文章的灵魂。全文开头总起点明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接着从“匠”字的含义开始说起,然后逐层深入地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点,从“炉火纯青”到“臻于至善”,从技术到匠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品质和境界,更体现的是一种气质和精神。(3)有丰富的表达内涵。新闻评论字字珠玑,内涵十分丰富,没有太多素材和事实的堆砌,更多的是古今中外上下勾连,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文章显得十分饱满而凝炼。千字文要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就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干净洗炼。
        结束语:部编新教材新在哪里?通过分析和解剖,笔者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贯彻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切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