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甘宁
广西南宁市逸夫小学 530022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是古诗词的教学。众所周知,古代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与此同时,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语文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策略探究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所以,要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中多多给学生灌输优秀文化以及思想,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小学阶段正是启蒙阶段,是低年级学生开始正式接受系统学习语文的开端,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古诗词的教学,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阻碍着古诗词教学的发展,所以,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针对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一些调整,以及进行相关策略的探究。
一、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在教授古诗词中过分的强调速度,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仅仅停留在几个知识点上,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地进行消化,并不能更好的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并且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在教授低年级语文时,只是强调生僻字以及过分的关注背诵的情况,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意境的培养,这样整个教学下来,学生仅仅知道了生词,但是对于诗词的理解并没有多少。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学生死记硬背,并且留大量的书面作业,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这样不仅仅会加大学生的负担,而且也会造成压抑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诗词蕴含着作者的各种情感,我们只有认真地投入进去,细细的品味,才能对诗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更好的理解,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只会将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对诗词的别样看法,这样会影响小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这样低效的教学不利于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进展,效果仅仅停留在表面。
二、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2.1提升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学生自由的天性难以压制,而古诗词由于时代的差异,所以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枯燥,而且有的也比较生涩难懂,而此时教师要多多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调动每个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和积极性,以及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古诗词课堂,让学生在欢快中进行高效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人教版《春晓》时,教师可以先有感情的给学生朗读几遍,让学生标注不认识的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的去朗读,好好的去体验作者当时作诗的情感。最后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诗词教学模式,当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展开各种有趣活动来让学生更好的投入进去,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一起跳春晓舞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猜灯谜,举办诗朗诵的比赛等。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吸收。
2.2借助多媒体
在平常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古诗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吃力,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的话,慢慢的课堂氛围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提不上来。但是,在新时代的教学中,多媒体充分的展现了它“声、色、乐、画”的特点,能够通过声音,丰富的画面等为学生打造特定的意境和画面,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热爱,提升兴趣。并且与此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多留意生活,去发现生活。
例如:在学习小学人教版《赠汪伦》时,教师可以在读完几遍后,点出几个生词比如说“潭”等字词,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找一些关于本诗的朗诵,让学生进行跟读。然后,教师在进行句子讲解时,可以先进行提问,让学生多多联系生活,比如说送别的地点在哪里?这样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纷纷根据诗中的关键词进行猜测,最后教师说出送别的地点—安徽泾县桃花潭,想必当学生听到桃花二字头脑中已经出现了大概轮廓,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映有关该地点的介绍,和相关的美景。学生在观看时,会纷纷沉浸在美景中,并且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观看的同时,可以讲一些诗句中的细节以及蕴含的相关情感。比如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想表达汪伦对自己的情谊比桃花潭里的水还深,以此来表达对汪伦的赞美之情。
【结束语】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之瑰宝,其中蕴含的情感很丰富,值得我们以及后辈去认真钻研和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古诗词的培养,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审美,多多启发思维。并且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去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对诗词的兴趣,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振龙.古诗词教学需扣准诗(词)眼[J].安徽教育,1999(Z1):54.
[2]张建航.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心理引导[J].现代教育论丛,1994(06):30-34.
[3]王学义,郑秀坤.浅谈中学古诗词欣赏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1994(0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