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陈 娓
[导读] 小学阶段语文作为基础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 娓
        贵州省贵安新区湖潮乡中心完小  550003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作为基础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应当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提高创造力。由此可见,想象力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想象力支撑,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要想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就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的方法,从提高学生想象力入手就能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低段语文;课堂教学;想象力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在学龄初期,该阶段同时是其想象力培养的环境阶段。而如果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那么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语文学习中,教材上有很多题材的文章,如果学生能够有良好的想象力,那么可以建立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因势利导,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一、看插图,启发想象
        现阶段小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共同商讨制定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教材内容都是图文并茂,并且看图说话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教授看图说话时,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有三幅图,教师可以直接先把图提取出来,让学生思考:“想要喝到水,乌鸦要想到什么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乌鸦的心情以及说出乌鸦可以想到的办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乌鸦想喝水 但是他喝不着,它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图片,学生可以观察到两只乌鸦的翅膀长得非常大,看到瓶子想到了乌鸦的心情,是非常着急的,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想出办法的呢?最后引导学生说出乌鸦想出把小石子放进瓶子就能喝到水的办法,最后,教师向学生总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需要解决,解决问题需要很多办法,要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应该像乌鸦学习。虽然课文中图片是静止的,但是学生的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应当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将静止的画面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改革方法,激发想象
        (一)识字教学,培养想象力
        低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就是识字,但是我们都知道汉字变化万千,非常难学。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学习汉字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每个不同的汉字都组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那么在孩子的眼里,这些汉字就不再是单调且枯燥的,而是非常有生机的。比如在教授生字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想象编字谜猜谜,比如在学习灿烂的“灿”时,就可以用火山爆发来当谜面。在对束缚的素质一个字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故事教学法让其了解该字的特征,说有一个老农夫上山打柴,他砍了很多柴,用绳子绑着结结实实的用木来表示,树枝用口来表示,绳子捆绑树枝的样子。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汉字演变的视频,在课前导入环节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感受到每个字的笔画构成以及意义,这样一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学生了解中国汉字文化,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  
        (二)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必经阶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单纯靠朗读背诵,而是应当让学生建立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将学生的思维以及情感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拉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让其对文章具有深刻地体验以及感悟。就在了解到文章内涵的前提下,才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从而真正的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在阅读期间的体验进行充分的重视,同时,教师也应当使用普通话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低年级课文教学需要多读少讲,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建立情境。另外还要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深刻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教师在对小雨点这首儿歌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让学生先阅读该儿歌的歌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形象成一个个小雨点。接着再提问小雨点们,你们想去哪里旅行呢?此时学生就会把自己想象成小雨点之后想出很多新奇的句子。比如小雨点要去瀑布旅行、小雨点要在瀑布里面冲浪、小雨点要在那水里面打滚、小雨点要落在玻璃上、小雨点要在玻璃上溜冰等等。通过一个个拟人化的句子,学生也能感受出雨点的活泼,当然,对于低年级来说,单个生字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教师在讲解生字时,也应当让学生以编故事的形式展开想象。
三、文本延伸,丰富想象
        小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基础是自己的阅读知识储备。在低年级阶段,课文一般都是短小精悍、有童话故事、古诗等,作者也常常会通过留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可以让学生想象的地方,让学生真正从心灵上靠近作者。例如在讲解《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当学生读到“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金黄的落叶会邀请哪些小伙伴来尝尝水果的香甜呢?”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互相讨论,然后举手回答。比如有的学生会想出小蜜蜂、小蚂蚁、小鸟等。再比如讲解《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结尾是小蚂蚁得救后,小蜻蜓飞过假山,草坪,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小蜻蜓还会经过哪些地方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纷纷举手抢答。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文本的内容更加充实,进而省去语言,更为精彩。
四、文本迁移,发挥想象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图写话以及仿写都是重要的内容。以教材当中的语言文字作为基础,引导学生认真地模仿这些语言文字以及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对学生想象力进行激发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先让学生使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想象,在通过模仿文本当中的句子进行仿写,经过一段时间的仿写训练之后,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比如在讲解《动物儿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文本迁移帮助学生想象,别的动物会在哪里?做一些什么事情?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就可以说出一些引导性的话语,比如先想象田野间还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可能在跟小伙伴做什么?然后让学生用文本的形式写下来,学生写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比如有的学生就会写出:青蛙水里赛游泳、小鸡草地捉虫子、蜜蜂花园忙采蜜等。通过仿写,学生在创造中也会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快乐,对文章的情感也会更加熟悉。
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并且认真地对教材进行研究,结合低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接收能力,理解能力等,有效促使学生想象力的提升。当然,教师应当意识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贯彻在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中的,教师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采用科学的方法,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朱喜艳.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想象力培养[J]. 中外交流, 2017, 000(035):294-295.
        [2]张立娜. 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7):227.
        [3]曾林燕. 例谈小学语文低段课堂上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5):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