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静
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六年级是与初中衔接的重要教学时段,在兼顾升学考试要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作文学习综合素养,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下,更新作文教学的观念和技巧,也与顺应语文素养发展的新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小学作文;技巧;教学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事物和评判事件的初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形成自己的素材库,转化中结合自己的想法。“我手写我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作文写作的素材。
一、高年级作文概述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将合理的作文技巧,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表达为纲的核心意识下,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和自然,做留心身边事物的有心人。
教师要注重写作情境的创造,引导学生抒发内心,这样才能写出有情感有温度的习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将目光投射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倡教师要关注到学生个体的感触,指导学生在平时的个人经历中,写就属于自己独特经历。
二、小学六年级作文现状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课业压力比较大,还面临小升初的压力。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和生活素材的再加工方面,有的教师指导不够。同时在统一命题和统一评判标准的作文思路下,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套路都是刻板化的要求,严重丧失了学生自己写作的思维火花的闪现[1]。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容易先入为主,框住了学生的思维。谈到头发就是乌黑的,谈到眼睛就是亮晶炯炯有神的,谈到了面庞就是慈祥的。大多数所记述的事也无非是妈妈怎样照顾生病的我,怎样给我送衣服,出现了“全班一个妈妈”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阅读素材上相对固定,甚至有的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被一些功利性的作文指导技巧书所占据。此外,学生的活动范围也很单调,主要是家—学校—课外辅导班三点一线。对于生活和大自然他们很陌生,远离了生活的他们,像牢笼中的鸟儿一样只能被动接受经过加工的人生百态。
回归作文教学本身,在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这一部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能想起自己小学六年的生涯中,所走过的校园的每一寸地方,这都引起他们强烈的感受和回忆。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学校的栽培,所得到教师的帮助,对于自己成长的感悟,对于母校的留恋,对于这些小学生活的难忘,都是他们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情感表达。
三、六年级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的实践
(一)创设作文情境
在小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场景,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有个人的想法和感触,作文写作更是如此。同一个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看问题的角度;同一种事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触。
自然景色中,春日里的杨柳依依,夏日的荷花飘香,秋日里的硕果累累,冬日里的白雪皑皑;社会生活中,辛苦的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交警叔叔等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只要用心引导学生去观察,他们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表达和感触的点[2]。在具体的作文练笔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经历,告诉学生,真正的作文是生活的映射,而不单单是文字的堆砌。
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观察,用心感悟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才是彩色的。一颗只知道书本和考试的心是没有灵魂的。只有观察到生活中的千变万化,才能在这个万花筒中感知到生活的质感。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或结合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开展教学实践
在小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场景,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有个人的想法和感触,作文写作更是如此。同一个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看问题的角度;同一种事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触。
传统的作文教学之所以让学生觉得枯燥,觉得有压力,是因为在学生看来,作文只是考试和检验的工具。有的学生甚至通过编造“母亲生病”来获得虚假的感动。只顾分数的提高而不顾真情实感的教学,不是作文教学的好的手法。
如在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目《我最敬佩的人》。
作文课上,我把学生按照相等的写作水平和层次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经过组内讨论,自己选取一个敬佩的人来合作完成。鼓励他们对自己小组确定的榜样人物分工合作,进行一个全面的采访,或者是准备这个人物的相关资料,挖掘他们的生活细节。有学生以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为写作对象,有的学生敬佩有才华的长者,还有的学生敬佩自己的老师。他们除了用笔把自己敬佩的人物记录下来,还拍了观察的视频,来全方位解读自己的榜样人物,同时还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生平轶事等。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三)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所有的文字都是真情之上的升华。写作是为了自我抒发和与人交流表露心境。传统的作文教学,把思维局限在固定的边框中,学生都在绞尽脑汁的堆切词汇和机械的用写作套路。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不但把学生引向了不诚信的作文教学,也堵塞了他们用心表达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实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并给他们提供给他们相互交流的舞台。
如在教学《后悔》、《感动》这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题目时,虽然学生在自己绞尽脑汁思考的状态下也能写出一些东西,但在笔者看来,这既是对学生印象深刻的往事的追忆,也是一堂很好的情感体验课。在轻松的音乐中,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自己刻骨铭心的感受,细想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种感受,然后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以及情感的变化。孩子们的故事娓娓道来,真情自然在笔尖下流露。
(四)强化写作训练
写作的第一步是培养写作习惯。在笔者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发现写作的强度密度,对于提升写作水平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在时间和字数都有规定的情况下,让学生加强练笔的密度,培养他们写作的习惯是非常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的。
写作教学不只是体现在专门的写作课上,还有平常的随笔、日记、周记等,都是通过这种坚持长期的训练来发掘学生的写作潜力,培养他们随时练笔和记录学习心得的写作习惯。写作相当于写作思路的全面打开,落实到文字上更是游刃有余。写作教学也要重视词汇的积累,充实素材库的首要是词汇库,在词语运用中,利用识字教学与写作相辅相成,达到文字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将特定的词语运用在习作中,并通过丰富生动词语的运用来润色他们的文章。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训练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以及教学中多做扩句、仿写练习。这些小练笔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句话,把文本中的写作方法灵活迁移运用,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在课间,老师们和学生在一起评判哪个老师有亲和力,哪个老师严厉。在各科老师进行比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去欣赏不同人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接纳与欣赏。
学生在探讨追星等话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明星身上哪些品质值得真正的欣赏。教导学生不要盲目追星,真正做到欣赏偶像身上的哪些令人佩服的事,我们到底要崇拜什么样的偶像。这些既是观点的表达,同时也是价值观的引导。
(五)艺术性的作文评判
作文利用文字的组合与编织,搭建起交流的桥梁。教师透过一篇篇心灵的抒发,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感情都是需要得到回应和认可,教师的寄语和回应,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在作文评价中,作者要教师要对学生的文章做艺术性的修改和评价。尤其是在教师的评语中,应当点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将他们的问题个性化点评。发挥评语对于文章层次提升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待文字写作没有头绪和章法的学生来说,教师更要以鼓励为主。但对待一些作文水平较高,但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可以通过评语来进行鼓励和适当的提醒。
例如,笔者班上有一位同学,平时写作水平不错,写作有一定的天赋,但容易惯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有时不小心就会跑题。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擅长写作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难免会产生自满的情绪。笔者利用作文考核的机会,在评语中写道,你的文章构思新颖,条理性强,文字优美,但是还存在一点需要提高的地方,如果能紧扣题眼,选材更贴近生活,让读者与你产生共鸣,你的文章会更加优秀。在老师的鼓励和提醒下,孩子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四、结论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鲜活的人生百态都是作文的最佳素材,有的教师专业素养不够,沿用旧有的作文指导方法,其教学指导缺乏作文新课程改革的依据和标准,只为了满足应试需求,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成长。当前学生的作文应当以书籍和生活作为范本,从社会实践中汲取他们表达思想的素材,延伸他们的作文课堂。教师要指导他们获得更多有益的生活体验,笔下能写出更多鲜活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洪涛.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48-49+56.
[2]田学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6(2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