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融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智慧转身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钮晓菁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教育教学上的新方式新方法层出不穷
        钮晓菁
        江苏苏州唯亭实验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教育教学上的新方式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拓展发挥,需要采用全新的思路,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对小学语文与思想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生活实际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以及语文教育与教学的融合进行进一步分析,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功能的多样化发挥,进而体现出课程融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学;课程融合
        引言: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不断得到采用,通过写作课程与思想品德教学相融合,语文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等方式,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的发挥,但是在课程融合问题上,不能局限于课程内容上的融合,还要实现跨领域的创新融合,进一步加强融合双方学习,进而促进对语文课程功能的发挥,这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一次重要创新与改革,也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项挑战,同时这也意味着新时期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新要求,需要教师对自身能力与水平进一步进行提升[1]。
一、小学语文走向融合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新方式,通过与思想教育的融合能够在提高语文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进一步发挥课堂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与生活实际的学习加强语文教学本身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现实意义的了解,通过教育与教学的进一步融合实现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作风习惯,以及通过与传统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走向融合的具体形式
        小学语文的融合方式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只要能够实现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在不违背社会准则的前提下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在现阶段的主要融合方式如下:
(一)小学语文与思想教育的融合
        小学语文与思想教育的融合由来已久,由于语文课程性质决定在多数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都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一课为例,在对文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众皆弃去”以及“光持石击瓮破之”进行讲解时不同儿童之间表现不同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身上所具有的友爱、机智等良好品质,进而促使学生以司马光为榜样进行学习,形成友爱的思想[2]。
(二)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促进小学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包括在自媒体、微课等的运用上都得到体现。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采用适合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小学语文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都提供了新方式、新方法,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以说明文为例,说明文一般内容较为枯燥,很难提起学生兴趣,在对“新型玻璃”的讲解中,不仅内容篇幅较长,而且对新型玻璃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但是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展示各种新型玻璃的样式和性能,使学生对各种玻璃的特性进行直观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技能与方法提出要求,而且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其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表面、深刻理解其现实意义的目的,让学生主动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威尼斯小艇”为例,其教学目的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外,还包括学生对世界著名水上城市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地域间不同的风情特色、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描绘自身生活环境的特色,可以加深学生对自身生活的地区经济、文化、环境特色等的了解。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3]。
(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融合
        教育与教学工作是教师工作的两项重点内容,但是教育工作不能单纯依靠班主任进行,需要其他教师协同配合,通过课程与教育相融合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出课程的教育功能,实现课程教学与教育工作之间的融合,其与思想教育有相似之处,但是与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融合相比,语文教育与教学工作的融合更加全面,而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更加具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包括思想教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等,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课“我学会了    ”为例,由于习作课程的标题本身即带有积极的含义,通过对题目的填充,针对填充内容的教育工作可以进行充分发挥,例如学生如果填充“我学会了剪纸”、“系鞋带“”、“使用电脑”等技能提升上的内容,可以通过对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进行表扬,实现对学生的正强化,如果有调皮的学生填入反面事例,则可以一边表扬学生思维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一边对写作要求上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从正向思维上对题目进行创新拓展。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保护上的主要问题,通过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实现对传统文化内容以及精神内涵的了解,进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与发扬。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为例,通过对古诗“元日”、“清明”以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我国节日进行了解,通过了解其由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以及精神内涵,还可以通过课程引申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学弈”为例,通过对“学弈”的学习了解我国围棋文化历史的悠久,并可以通过围棋文化引申到象棋、藏棋等了解各种棋类的现状,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去主动了解[3]。
三、小学语文走向融合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
        小学语文与其他内容的相互融合对现阶段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其涉及范围较广、涉及知识类别较多,要实现语文融合教学的顺利推行,教师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专业技能上,需要充分考虑语文教学工作的技巧,采用高超的技巧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工作与其他内容的融合,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在知识积累方面,教师需要顺应教学融合工作的要求拓宽知识面,对需要融合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以确保语文融合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思路上,教师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采用创新的思路看待教育教学工作,进而能够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课程融合;在对待学生上,应充分实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身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教师在多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提升,才能确保语文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这表述准确吗]小学语文教学走向融合是新时代创新教育教学思路下的产物,通过语文教学与多种内容与方式的融合,不仅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出语文课程的作用,而且能够实现对学生知识的多样化培养,为其他课程的融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依据。
参考文献:
        [1]曾雯. 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新智慧, 2019, 000(006):22,51.
        [2]谢丽华, 夏茵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智慧评价有效融合[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4):398-399.
        [3]李巧飞.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J]. 新智慧, 2020(18):125-125.
        作者简介:钮晓菁(1996.07--);性别:女 籍贯:江苏省苏州人,学历:本科,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现有职称: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