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李自庆
[导读]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和阅读的基础,具备了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李自庆
        横县校椅镇临江村委小学     530308
        内容摘要: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和阅读的基础,具备了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四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规范学生预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检查学生预习成果,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课前预习  良好习惯  小学四年级
        
        农村小学学生由于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平时忙于农活很少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大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而且有些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缺乏自主预习的意识,即使做到课前预习也只是简单的解决生字词和进行表层的阅读,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预习体系,因此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必要性
        1.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
        农村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条件相对较弱,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监管,父母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更是要求农村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字词的积累,课文阅读,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借助工具书和求助他人,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的能力。
        2.课前预习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
        学生如果能够做到良好的课前预习,提前扫清字词障碍,通过阅读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带着疑惑进行学习,使得课堂学习将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将更加顺利流畅,有些问题学生在预习的环节中已经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课堂中可以减少对表层问题的探究,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充分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预习中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学习任务,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锻炼学生默读、精读、略读、有感情朗读的技巧,加快学生阅读的速度,提升学生在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在长期的积累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二、培养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
        1.加强学生预习意识
        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大多缺乏自主预习的意识,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预习的必要,在上课之前只要看过一两遍课文就可以了。学生对待预习的态度决定了预习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在课前提前布置预习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不迁就没有预习的学生,有意识按照预习的内容,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不预习的严重后果,促使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意识。

比如在《秦兵马俑》的教学中,在概括文章大意的环节,因为在课前已经通过预习卡让学生做好预习作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另外给时间学生进行细读,而是直接提问学生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秦兵马俑,没有预习的学生自然跟上不教师上课的节奏,他们自然就会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
        2.规范学生预习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或者预习内容比较少,很多学生都表示不知道从哪方面进行预习,因此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预习的环节通过设计预习卡,规范学生的预习内容:第一,通过阅读圈出不会的字词,并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第二,学会灵活运用词语和句子,利用好词佳句进行造句和仿写,提高表达能力;第三,通过阅读概括文章大意,了解段意;第四,在反复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第五,记录阅读的感悟和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通过规范学生的预习内容,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方向,让学生抓住预习重点,提高预习的效率。比如在《秦兵马俑》的学习中,设计预习卡,让学生完成以下的预习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划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写上拼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
        积累字词,写出重点生字的读音和重点词语的字义,重点积累一些成语如:享誉世界、举世无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昂首挺胸、若有所思、惟妙惟肖、跃跃欲试、久经沙场、绝无仅有、身材魁梧等。
        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句进行填空,理解文章的大意,概括整合重要信息。
        查阅资料,拓宽视野。让学生查阅收集兵马俑的资料,对世界八大奇迹做必要的了解,以及观看视频《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质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增加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设计预习卡,长期从这五个方面对学生预习进行训练,学生逐渐形成了预习的习惯,明确了预习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检查监督学生预习效果
        如果只布置不监督不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很容易养成惰性,没有认真完成预习的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规范学生预习的内容,还要监督学生预习完成的情况,及时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检查学生预习的成果,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要进行批改,赏罚分明,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小小的惩罚,在课堂提问中有意识的提问完成比较好的同学,表扬鼓励这部分同学,也要有意识的提问没有完成预习任务的同学,学生在课堂上答不出问题,下次就会主动进行预习了。在反复的检查监督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加强学生预习的意识,精心设计预习内容,监督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必要性,在长期的训练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规范预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预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阳德.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J].学周刊,2019(29):78.
        [2]吴炜.谈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28):51.
        [3]吴朝君.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4-6.
        [4]韩彩华.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语文教学实效[J].学周刊,2019(23):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