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李雷
[导读] 语文学习,不是单纯地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为所有知识的学习提供基本能力,培养终身有利的核心素养
        李雷
        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  236000
        摘要:语文学习,不是单纯地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为所有知识的学习提供基本能力,培养终身有利的核心素养。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时用心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心灵之花的绽放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健全,还有利于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实践,积极探索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的可行方法,以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下 小学语文课堂 实施策略 研究
引言
        在新课改要求下,为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简言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教学质量,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以提升教学效果,这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比较模糊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高效课堂得以顺利构建的第一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人文性和思维性比较明显,离不开学生的基础实践和大胆分析。有的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来鼓励学生,忽略了对学生行为方向上的指引。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知识内化能力及吸收能力相对较差。
        (二)教师的提问方式不够正确
        提问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手段。在检验和考查学生阅读效果的过程中,开展问题探究是最重要的反馈和互动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否提出新颖、巧妙、易于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影响学生阅读热情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阅读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艺术性,而且问题的价值性有待商榷。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化,或者是过于简单,特别是有些问题死板、机械,学生只需简单地回答“是”或者“不是”,无法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会影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效果与学生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小学语文学习需要把读、写、背、记这些基本技能做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扎实落实。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专注度不够,从拼音到汉字书写都存在一些微小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日后的学习;听课方面抓不住重点,容易出现走神分心等问题,影响了听课效果;对于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不重视,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弱;写作方面存在应付和畏难心理等,这些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最终会造成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及提升。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视作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着眼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尽量避免简单的灌输,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其中教学计划的制定比较复杂,整体的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明确课堂教学的计划性以及针对性,真正做到有条不紊。
        (二)注重培养学生共情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思想灵魂的升华。语文核心素养中,共情能力至关重要。共情能力是提高情商的重要素养,也是能够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起到帮助作用的有力工具。

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玩性还未收敛,还不具备真正能够马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但是其玩心,也是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一种重要推动力,学生玩性大,对一切新奇事物和故事都感到好奇,这样的好奇心能够驱使其主动地去探索事物背后蕴含的原因,体会其情感。比如在《孔融让梨》这一课当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孔融的想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演绎,让学生站在课本人物的角度体会其思想感情,练就具体到人和事物的共情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还没有高年龄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能够通过感同身受的身临其境来增强感受。因此,可以体会到掌握共情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这项能力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础素质。
        (三)活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制作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件,课件最好将图片穿插其中,但不宜数量过多,要主题鲜明且突出重点。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予以必要的知识补充,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提高学习实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多媒体时要掌控好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需求来应用,切勿滥用,否则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四)重视方法引导,提高阅读效率
        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更有收获,阅读才会更加高效。具体来说,要从细节着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注重点词汇开始,逐渐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最后落实到整个文章,把握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重视从整体上来把握阅读内容,因为并不是简单地将各部分相加就能够实现对文章的整体认识,教师要注意强调整体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分析阅读内容,特别是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内涵,通过关键词句来把握本质,关注文章的细节,让学生从细节之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文章读懂。另外,也要把握好重要的标点符号等,在细节处来品读文章的内涵所在;还要掌握好重要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一段内容进行示范性阅读与分析,给学生提供重要的参照,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有效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加以思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综合素养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科学设置问题,在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针对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沟通中,学生需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及想法,以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结束语
        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需深入探究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教师可依据教学实践及出现的问题,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及学生评价方式,最终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文嘉颖.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颜美军.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模式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35.
        [3]梁俊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39-40.
        [4]缪玉瑚.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0(21):50+52.
        [5]牛静.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0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