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本教材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邝德友
[导读] 新教材需要新教法。语文教师要积极地研究和改进教法,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邝德友
        井研县千佛镇中心小学校  613102
        【摘要】新教材需要新教法。语文教师要积极地研究和改进教法,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促进小学生较好地开展语文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已于2019年秋季全面推行。这套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实施“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特色鲜明,编写科学,目标明确,贴近当代学生生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教材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勾连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整体教学法等三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前引后连,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
        所谓勾连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搭界挂钩,前引后连,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形成一定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勾连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建立结构化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螺旋上升。
        例如,三上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下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第四单元是“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从阅读角度来说,教材按“找到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了解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学习借助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的顺序编排,层层递进;从习作角度来看,依从“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逻辑顺序梯级呈现,要求逐步提高。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前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教学前面的内容要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教学后面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新知识教学,为学生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键句”的相关知识,并形成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锁定目标,打造简约化语文课堂
        教学界有一句俗语,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

曾几何时,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老师拿到一篇课文,不知要教什么,也不知道要教到什么程度,所以在课堂上只能什么都教,什么都讲,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什么都不愿错过,结果是一讲到底,满堂灌输,大量挤占学生读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感悟的时间和写字的时间,老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前的语文教材,在这一点上做了重大改进,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用语文要素的形式在“单元导语”中列出。单元内的课文、课后思考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语文要素)进行编排和设计,有利于教师把握和学生自学。
        对于这样一套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的教材,我们理应采取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锁定目标,紧紧围绕目标选定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板块。教学实施中,我们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堂导入、目标展示、目标知识探究、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少一些节外生枝,多一些不枝不蔓。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我们的学生才会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进而达成学段教学目标,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总体目标。
        比如,六下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结合课后题,教学目标除了“学习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之外,重点就是“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能说出每个事例的表达顺序,并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教学板块:围绕课题,理解课文表达的观点;细读事例,了解事例是怎么印证观点的;总结事例,明确事例与观点的关系;回顾课文写法,进行仿写训练。这几个板块,指向明确,层层递进,最终达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教学目标。
        三、整体教学,培养综合性语文素养
        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因此,我们应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和编者意图,坚持“课本阅读打基础,群文阅读促提升,整本阅读求发展”原则,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课内,我们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集中精力落实语文要素,教给学生后续学习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其基本能力,并采取“1+X”的办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讲一篇附带若干篇,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搭建通向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的桥梁。课外,我们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整本的书,阅读中外名著,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品位,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新教材的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总体特色和七个创新点[J].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