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泉
横县校椅镇临江村委小学 530308
内容摘要:小学四年级是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四年级语文预习进行探究,从积累、阅读、思考、探究、质疑等方面进行设计,探究出了农村小学四年级语文预习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 语文 预习模式
预习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积累字词字音,了解文章大意,独立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让课堂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农村小学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或相对薄弱,教师缺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意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了增加师生预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出了有效的预习模式。
第一步,查阅资料。
学会查阅资料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预习中会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文章创造的时代背景,甚至要求学生提前进行群文阅读,积累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为课文的教学做好准备。比如在《小英雄雨来》预习中,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配套练习等方式,查阅作者管桦个人的人生经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搜集关于革命年代的英雄歌曲或故事。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多学生都能够找到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介绍了很多英雄人物,并分享了很多英雄的事迹,达到了预定的预习目标。《长城》的预习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有哪些名胜古迹,并简介这些名胜古迹,很多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桂林山水、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著名的建筑物,加上教师的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名胜古迹的了解,激发了预习的乐趣。
第二步,在阅读中积累字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生预习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在读顺文章,理解意思。第一遍的阅读先把不懂的生字词划出来,通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音问题。第二遍的阅读让学生划出不懂的词语,通过自己查字典理解字义,并试着用词语进行另外的组词和造句,能够灵活运用词语。第三遍的阅读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在朗读中划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者好词佳句。第四遍阅读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比较难懂的句子,疏通文章的大意。比如《小英雄雨来》的预习中,要求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到标:标出段落。划:划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写上拼音。圈: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然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用波浪线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通过四五遍的阅读学生自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阅读中积累了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第三步,概括大意。
在积累字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文章的中心句或过渡句,总结每一段的段意,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个环节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积累概括段意的方法,学会找出概括文意的技巧。
一、段意合并法。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写出每段的大意,抓主要舍掉次要的,通过过渡词相连接。比如《观潮》第一段:介绍钱塘江大湖;第二段:写潮来的景象;第三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写潮退后的景象。把这几个段落的意思相结合得出文章大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二、六要素概括法。如果是记叙文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些要素联系起来就是主要内容。比如:《小英雄雨来》根据六要素概括文章的大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最后凭借高超的游泳本领成功脱险的故事。
三、课题扩充法。有些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在题目的基础上补充主要内容,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就是主要内容。比如《文成公主进藏》的大意就是对课题进行扩充:文成公主经过种种困难,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成婚,促进两地之间的交流。
四、句子摘录法。有些文章有明显的中心句,在开头有总起句、结尾有总结句、中间有过渡句,把这些句子的内容进行一些调整就可以变成文章的大意。比如《白鹅》,开头的总起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每一段的总起句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对这几句话进行总结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大意:《白鹅》这篇文章主要从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几个方面写出了白鹅的高傲。
当然除了这四种常用的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步,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是农村小学四年级语文预习中最缺乏的深层预习,很多学生能够做到字词的预习,但是很少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因此在预习的设计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提出质疑,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因此在每一篇课文的预习中都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课文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旨。比如《扁鹊治病》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探究写出自己的感悟。《大自然的启示》的预习设计中要求学生联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蛇与庄稼》,思考给予我们什么启示,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并要求学生在最后提出自己阅读课文过程中的疑问,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使得课堂学习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这个环节的预习,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联系生活得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
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英雄,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比较弱,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规范学生预习的步骤,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总结出来查阅资料、积累好词佳句、概括段意、思考探究的预习设计模式,并把这些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的预习更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成时娟. 基于“学会学习”的小学语文“互联网+自主预习”模式的实践研究[A]. .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1.
[2]柴懿.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预习环节刍探[J].成才之路,2018(24):56.
[3]谭兴利. 新时期学生——小学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模式分析[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三)[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
[4]刘倩.预习先行 导学联动——小学语文导学联动五步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