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叶冬兰
[导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应当掌握的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应当具备的学科学习方法、能力、情感等
        叶冬兰
        顺昌县洋墩中心小学  353208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应当掌握的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应当具备的学科学习方法、能力、情感等。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以来,各个学段的教师也都在创新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阶段语文是基础科目之一,它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语文学习中,阅读学习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究阅读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等。本文作者就从核心素养视角下详细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带来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素养等。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在形式上迎合核心素养,过多地关注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重视语句和字词分析的基础之上培养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目标既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也是教师教学的归宿点,也是衡量教学效率的标准。只有科学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阅读,懂得如何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把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任务当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目标,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例如,学习《桂花雨》这一篇课文中,教师首先应当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核心素养的角度合理设计,设定出一定适当的问题,让学生通读课文掌握字词,正确地把握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准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阅读重点词句时边读边思考文中具体的表现方法,了解表述的内容,并深刻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解题、理解内容的能力。随后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地理解字词含义,是否能顺利地通读文章,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设定的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喜爱的桂花的特点,与学生一起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写作技巧。同时,通过画、议、写、读、演等,具体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总结能力。
二、注重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知识量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仅靠阅读教材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课后阅读,使他们在大量的泛读中增加知识量。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时,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材,通过推荐与教材相关的课外书籍让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真正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框架。比如在黄继光的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学习黄继光的爱国主义思想,然后向学生推荐其他抗日革命英雄的故事,如刘胡兰、肖洛波头、琅琊山五杰、董存瑞、杨靖宇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主动去图书馆,利用网络等方式阅读这些故事,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拓展知识面,走进抗日战争英雄队伍,同时,学习这些继续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品质战争。


三、合作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学习的方式应当是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了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建设。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避免出现成绩分化的情况。分组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整体提升,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养成多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乡下人家》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当然,在合作学习教学开展之前,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有所了解,然后,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的小组。第一个等级的小组,其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强,有着较强的阅读能力。第二个等级的小组,其中的学生语文基础适中,有着一定的阅读能力。最后一个等级的小组中安排的学生语文基础能力较弱,对于语文阅读有着一定的障碍接收能力较落后的学生,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小组,使每个小组中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这样能够使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相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发言,学生通过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是提升自己倾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确保每个小组合理开展讨论,共同交流心得。由此可见,这样的课堂模式更能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渗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明
        不论是教材阅读中还是拓展阅读中,有着很多的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文章。并且,继承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现阶段下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主要任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文知识的讲授以外,还应当让学生通过学习经典文化作品,积累阅读经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产生民族自豪感。
        比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应当先解决学生的阅读障碍,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章,然后让学生精读文章,体会伟大的母亲。在文章塑造母亲的话语中,作者主要讲述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深情故事,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做批注,让学生从外貌、语言、动作中感受母亲的点点滴滴,通过采用圈划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句子或者古诗,让学生通过摘抄或背诵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课下作业布置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身边关于孝顺的故事,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秉承传统文化的理念,那么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精髓。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然后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教师也应当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用优秀的精神指引自己生活方向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郭胤鑫.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 科学咨询, 2020, 000(007):238.
        [2]张卫红.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1):548.
        [3]陈亮.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8, 000(008):P.1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