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董月凤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从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变成了现在的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综合性教学
        董月凤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响嘡街道张疃小学        063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从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变成了现在的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综合性教学。数学小学也是最能锻炼人的思维模式、想象能力、探索能力的学科之一。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通过情景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探究
        前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将情境创设融入到数学课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小学兴趣。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学生才有探究知识的动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
        一、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不管是日常教学内容,还是提升思维的奥数题型和生活问题都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要联系生活问题创设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会随着年级的提高变得更加深奥,这就会给一些同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有可能产生厌学的心理,因为在知识较为简单的时候,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一比较轻松的方式获取知识,并且取得较高的成绩。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知识逐渐由简单的数学问题变成几何、计算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就给很多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从兴趣着手,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相联系,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问题。相比于传统枯燥的教学,学生带有某种目的进行学习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在三年级时期,学生会学习到生活中的大数,而数字位数和单位的结合会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但是这部分的学习会关系到以后的加减乘除运算,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的时候和父母进行交谈,让学生问父母自己家中的某种电器的价格是多少,并且进行记录,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举手发言。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清晰地得到一组数据,从而开展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运用课本上的案例进行引导教学,这样虽然会节约一部分时间,但是完全失去了课堂的交流,并且也会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案例,设计生活情景教学帮助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学习。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增加学生动手参与的次数,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过程之中。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自主探究是需要一定的背景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情景设计,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学习不仅仅是老师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有学生自己预习复习知识,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获取知识。相比于传统的教师教学,自主探究是有些事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可能因为各种问题而感到疑惑,而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这虽然是短期事件,但是也要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有很多,有些学生会选择听教师讲课,也有一些同学会选择独自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是现在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对知识有一定的混淆,因为教师会对知识进行讲解,而知识的消化就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找到一些开放性的题型,让学生对其公倍数和公因数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的定义和应用的条件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应用知识。在学习直线的时候,有一个问题经常出现,那就是直线的长度为五厘米,这个问题看似没有任何破绽,但是根据定义我们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这也就表明直线是没有长度的。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提高课堂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数学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前期,教学的重点内容可能在于数字的学习和运算。而在教学中期学生则会接触到一些几何的问题,例如画图形的三视图,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指让学生进行发明创造,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所讲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在教学后期题型更加开放,因此需要学生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不拘泥于教师课堂内容有较新的解题方法。
        三视图的学习是学生首次系统的接触到几何问题,在这部分学习中学生要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检点无力的拼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三视图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鸡兔同笼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一少部分学生会通过列方程的形式找到答案,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少有学生会通过想象,利用列算式的方式得出答案。很多学生都认为列表格的方法非常麻烦,但是列表格有很多的方法,有些学生会选择把全部的可能情况都列举出来,而有些学生会选择通过缩小区间的方法减少数据的计算。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创新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有很重要的帮助,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景的设计,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熟练的应用。因此教师要从根本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通过情景设置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毕艳玲.探析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J].海外文摘·学术,2020(6):0108-0109.
        [2]吴秀敏.浅谈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东西南北:教育,2020(14):0022-0022.
        [3]李俊兰.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4):121-121.
        [4]朱淑丽.基于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29):0029-00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