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权明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
摘要: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一研究背景出发,论述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结合新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这一节的内容阐述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实践反思。
关键词:化学教学;单元整体;实践探究
2017年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全国教育界上下努力打造新时期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的高效课堂,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及学习方式。但在现实教学中要进行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及学习方式也面临种种困惑,尤其以单一课时为单位进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师普遍反映课时量不够,而且缺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每节课往往脱离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导致知识碎片化,缺乏知识系统性。学生学完整章后却发现自己对本章知识没能上升到一个整体认识的高度,且知识的提取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很低。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在提到什么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水平教学时,提到“要从课时教学设计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而所谓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即针对一个教学单元,从整册书的教学要求及单元的整体性出发,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进行科学、严密、规范的设计。 结合本人课堂教学实践,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充满生机与活力,凸显以下四个特征:1、优化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指导我们要不断整合教材、优化教材、挖掘教材、创新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就教材教教材;2、有效缓解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与单一课时时限之间的矛盾;3、提高课堂实效,许多优质课之所以显得“大气”,收效好,遵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正是其重要因素之一;4、提升教师教学整合能力和学生的知识提取及运用能力。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教材;注重知识前后间的联系,重视规律的讲解;注重思维的训练,重视学生认知方法的提高。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并构建了教学模式,下面以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七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烷烃,我们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png)
(二)单元整体教学总路线。
内容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认知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主线:自主搭建分子模型——问题驱动法探究分子模型结构异同——预测性质——实验验证——模型分析建构反应机理
(三)课时计划安排。
.png)
(四)细化课时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将内容优化成3课时讲授,具体如下。
第一课时:
以目前已知物质中绝大多数种类都属于有机物的事实,冲击学生头脑中的固有观念,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有机物的数量如此繁多”,从而引入碳原子成键特点的教学主题。创设问题“碳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其得失电子能力如何?经常以什么方式成键,最多形成几条化学键?”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键知识进行分析。通过以下学生活动让学生总结归纳碳原子成键特点:1、用1个碳原子,氢原子任选,拼插出认为合理的有机物,并说明理由;2、用1个碳原子、1个氯原子,氢原子数目任选,拼插出认为合理的有机物,并说明理由;3、用2个碳原子,氢原子数目任选,拼插出认为合理的有机物,并说明理由;4、用3个碳原子,拼插出认为合理的有机物的碳骨架,并说明理由;5、用4个碳原子,以碳碳单键相连,拼插出认为合理的有机物的碳骨架,并说明理由。若改变碳与碳之间的成键方式,试拼插出认为合理的有机物,并说明理由。
第二课时:
通过对“思考与讨论”中碳原子不同成键方式所搭建出的模型的结构式、分子式的分析,辨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并通过搭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模型,引出烷烃的习惯命名法。并对它们结构式和分子式的异同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组成和结构分析这类物质的特点,深化同系物的概念,引出烷烃的概念及其通式。
第三课时:
通过播放科学家探究地球外生命的视频——土卫六上河流、湖泊的成分是甲烷这一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对甲烷性质的预测和猜想。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对H2S、HCl、NH3等氢化物的性质进行类比分析,并对所提出的甲烷性质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甲烷不能与强酸、强碱以及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后,提出疑问甲烷可以与哪些物质反应?通过介绍天然气的使用,打火机灼烧坩埚的现象引出烷烃能燃烧并且高温下可分解的事实。
设计微型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铝箔包裹不见光”与“光照后”两条塑料气柱的现象差异,进而探究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条件。并创设问题情境“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都有哪些?如何确认甲烷与氯气时发生了反应?”引导学生通过球棍模型的拼插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化学方程式这一符号表征对反应历程进行剖析,引出“取代反应”的概念。通过展示1molCH4与1mol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时产物的占比情况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取代反应的特点。
介绍运动场上的化学大夫——“氯乙烷”,让学生根据乙烷的球棍模型,预测乙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让学生形成类比推理的思想,能将对甲烷的认识类推到烷烃这类物质。
(五)制定评估方案。常态化检查反馈单元整体教学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效果,通过课堂问答、问卷调查、单元测试、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教师教学感悟及收获等多渠道全方位进行综合反馈,不断让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焕发新的生命力。
践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课堂改革才刚刚起步,前进之路有困难、有挑战、有收获,虽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增加了教师的研课备课工作量,而且要不断整合教材、优化教材、挖掘教材、创新教材,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却是任何单一课时教学设计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