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王丽丽
[导读] 幼儿园的游戏种类有许多,如:建构游戏、户外游戏,角色游戏等等,最受幼儿喜欢的就是角色游戏
        王丽丽
        吉林省前郭县幼儿园  138000
        幼儿园的游戏种类有许多,如:建构游戏、户外游戏,角色游戏等等,最受幼儿喜欢的就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意义
        1.角色游戏可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
        幼儿角色游戏是有具体象征性的,它以假象和想象为条件。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遨游。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说:我是妈妈,你是爸爸,他是老师”。在游戏中幼儿还会以一物代替一物,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情境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如:把椅子当汽车或小桥;把积木块当饼干等。在这些过程中都是需要经过想象的。这就大大促进了幼儿思维力的发展。
        2.角色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幼儿要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游戏活动。比如在超市游戏中幼儿首先要通过商量来确定谁来当理货员、收银员、促销员、顾客等等。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要把自己放在所扮演的角色位置上。不仅要从自身的角度看待问题,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中幼儿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谦让,促进了和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社交能力。
        3.角色游戏能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都想当医生,少有想当患者的。还有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钱”用完了怎么办?“货物”都买光了怎么办?这些问题教师都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自己处理。使他们从小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
        4.角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培养积极的情感。
        角色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游戏中,幼儿动脑筋、出主意,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他们体会着做“医生”解除“病人病痛”的自豪感、当“妈妈”对“孩子”的亲切感。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他们的愤怒、厌烦、紧张等不愉快情绪,都会在游戏中得以缓和。幼儿在游戏中消除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向自信和愉快情绪过度。
        5.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要用语言和同伴交流,要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要会说不同的职业语言,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扮演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角色游戏区的创设
        我们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要思考是否可以让角色游戏走进每个区域,使角色游戏的作用最大化,使每个区域活动都能对幼儿的兴趣、发展、社会性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幼儿的"体验、探究、交往"。因此,我们可以以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为线索,以区域为依托,以角色游戏为载体和动力,综合多个领域的教育目标来重新设计我们的角色游戏区。
        1.角色区的确立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满足幼儿长远发展的需要。
        比如:图书区是幼儿园里常见的区角,在这里有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书籍,并制定了相应的进图书区规则,但在看书时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们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如:看书的时候大声喧哗,看完书随意乱放等等。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就可以把图书区真正的开成"图书馆",让孩子们带着角色进入图书区:孩子们扮演图书管理员,扮演图书馆清洁员,扮演读者等等。在大家看书的过程中,假如有一位"读者"大声说话,身边的"读者"就会提醒他:这是图书馆,要保持安静。

如果"读者"看完书后胡乱将书一丢, "图书管理员"就会来指导他要轻拿轻放图书,看完要放回原来的位置。
        2.角色区选题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从贴近幼儿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事件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的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幼小衔接班级我们可以设置"上小学"角色游戏区域,孩子利用看来的、听来的、有关小学的情况布置区域环境、安排角色。在这里,孩子们模仿小学的老师上课、模仿小学生听课、模仿班长喊起立、模仿交作业、模仿考试等等。在这个活动区里,孩子们借助丰富着游戏情节,体验小学生的生活,获得经验,为幼儿上小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角色区内容以某一领域的教育为主,融合其他领域。
        根据活动涉及领域的倾向性,区角内容应以某一领域内容为主,考虑多领域教育内容的平衡性,打破以领域划分区域的格局。使区角活动的内容得以丰富。例如,在水果超市里,除了有"顾客"和"收银员"、有"买"和"卖"以外,我们还可以增加雕刻师、奶茶妹妹、导购、理货员等角色,孩子们在"水果超市"里,雕刻师要根据顾客的需要用橡皮泥来制作水果拼盘;奶茶妹妹用珠子串出冰糖葫芦、用夹子夹起"果粒"制作水果奶茶;导购员要热情地推销水果;理货员把"水果"按种类、按大小摆放整齐;收银员和顾客在进行着"钱"的计算。可见在一个角色游戏中发展着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能力等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热闹的角区里,进行着多种活动,孩子们在这里"玩"、在这里"交往",在这里"锻炼",在这里得到"发展"。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游戏动机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水平,适宜地介入指导。
  1.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形指导。
        根据情况,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指导和促进幼儿游戏的进展。例如:幼儿在玩“医院”的游戏时,在商量好谁扮演什么角色之后进入角色,当病人来看病时,病人:“医生,我肚子痛,你能帮我看看吗?”医生:“是吗?让我看看!”医生拿起“听疹器”,在病人肚子上听了一下说:“没什么事,吃点药就行了。”病人拿了医生给的药就走了。此时,游戏将要结束,为了让游戏深入下去,教师可走过去扮演病人的家属说:“医生是怎么说的?”病人:“医生说吃了药就会好!”教师对病人说:“我看你这病不轻,吃药可能好不了,能问问医生还有什么别的治疗方法吗?”这样可让游戏继续下去,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其他治疗方式,从而提升并巩固了幼儿的社会经验。
        2.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
        我们还以“医院” 游戏做例子,病人病重需要手术,扮演医生的幼儿举刀就要做手术。显然幼儿对做手术的过程缺乏了解,当发现这个问题时,老师就要及时的提出一些问题:医生给病人手术前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医生要采取什么措施?孩子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就会得出:“手术前要用酒精棉球消毒”、“手术时病人要出血,要打止血针,还要输氧气、输血。”、“手术室只有医生和护士可以进去,家人只能在门外等。”经过这样的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做手术时的粗浅知识,以后的“小医院”游戏中,自然把这些知识都用进去。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
3.特殊情况下教师的特定指导
这里所说的“特殊”是指角色游戏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时: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比如幼儿做危险的动作、拿危险的物品时)、幼儿出现过激的行为(如吵架、哭闹时)、幼儿在游戏中有需求自己解决不了时、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要放弃游戏时、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帮助指导。
        总之从孩子们的游戏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东西,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只要我们仔细地去观察,寻找他们在游戏中的反应和需要,再进行调整,并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让幼儿去解决、去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这样的游戏会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造,只有从孩子中来的东西,孩子才乐于接受,并把所有吸收的知识通过角色游戏自由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孩子们在每次的游戏中都有所发展,就会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