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导学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柳文燕
[导读] 深度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能够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过程
        柳文燕
        广东省河源市第一小学  517000
        
        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能够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过程,使原本的传统型课堂向新型的课堂发生转变,更加能够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因而这一种教学方式也在教学过程当中受到了广大教师们的认可与重视。本文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基础上,运用导学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而展开的运行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导学案 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
        前言:导学案是教师近些年来广泛运用的新型学习方案,近些年来,也受到了教育行业的广大关注,并且在很多地区实施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促进课堂当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二者相互之间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认为导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在课堂上少讲,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当中,能够让学生讲的就让学生去讲,学生能够将明白的教师绝对不讲,结果导致课堂效率低,还会出现很多的知识漏洞,有的学生不会的地方还是不会,这种错误的导学运用是存在有误区的,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这是需要我们去加以思考和改进的[1]。
        
        一、导学案式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导学案教学法是学生预习和复习的工具,也是学生正式学习新知识的有效工具。
        如果采用实质性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其次要注意训练方法的运用,使教学大纲与完整的数学教学相结合,体现教学大纲的教辅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往往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有明确的问题和目标,学生可以回答和完成以下任务,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都不再是没有目的的,这是学生与数学思维间相互冲突的一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加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学生们则利用导学案预习后正式进入的新课程的学习当中,学习过程也会比较平稳,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加强学生学习数学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二)导学案实现了自由式教学。
        导学案放弃了以往老师只在讲台上播放幻灯听,再依据教案进行授课的方式,而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学生自己手里有学习方案,个人可以根据个人的水平、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状况有选择性地或者集中进行指导,教师可以把教授力度较为集中在学习有肯男的学生身上,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因人施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是否个人解读或者求助教师,自由的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案虽然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但它绝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线路图,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印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2]。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加强深度学习的途径
        (一)利用导学案导入新课
        利用导师案创设新课程的教师可以创设具体情境,教师选择场景需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数的乘法》章节导入部分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场景,以“在公园放风筝”作为引导部分,在这个配置场景中,它与本章的知识紧密相关。例如:鲤鱼风筝4.5元,如果小明需要3个,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钱呢?为了让课程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可以在教学大纲中加上照片或者动态图片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问题提问:学生怎么计算,你能说一下吗?老师提问的目的是让一些学生拆掉4.5元分成3个4元和3个0.5元,其他人也可以拆成9个0.5元,但老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算法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会自然而然的将思路引用到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来。
         (二)用导学案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过去,由于缺乏基本的指导方针,小学数学学习没有数学指标,学习的效率低下。现在,教师借助导学案教学改进教学的方式,完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大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以《位置》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情况分配教学任务,并将这些任务纳入教学大纲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将他们的任务记录在课程中,从而使他们能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按照本班教学内容分配以下任务:(1)请描述您在数学语言中的位置。(2)如果将你右边的同学标记为(0,0),请描述自己的位置。(3)请任意选择班内三位同学并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他们的位置。如果学生能够完成这三项任务,这意味着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学生必须与其他学生交流,许多学生对其他学生是否写了他们的位置而感兴趣,所以他们积极地与其他学生交流,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互动性[3]。
        (三)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后的复习
        导学案教学可以完全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反映出简单和高效率的原则,设计和维护课后巩固部分。过去,许多数学教师直接将教科书中的插图带到入门课上,这显然不利于提高放学后复习的效率。教师必须明确,放学后巩固的目的是总结所学到的知识,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只有重复实践,才能完全实现知识的综合和升华知识的目标[4]。教师必须计划课后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加强知识,使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般规律。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导学案内容时应当注重导学案内容的趣味性、探究性,还要从教学细节入手,将导学案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凸显导学案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重要地位。进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使教师将导学案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能够利用教师所设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解答不同问题逐步深入学习新知识,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顺妮. 如何让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出生活味探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19,23(8):45-46.
        [2]雷锦天. 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J]. 天津教育, 2019, 1000(011):120-121.
        [3]聂东洋. 导学案的应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9,23(56):45-46.
        [4]宋雯.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现状及建议[J]. 小学教学研究(学生版), 2020,1 000(001):60-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