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玲
广东省河源市第四小学 517000
摘要:在教学中,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往往是一体而言的,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关注,并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使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课堂学习。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本文主要从导学案如何推动小学阶段的高段数学深度学习展开相关探索。
关键词:教学模式;小学高年级;深度学习
前言: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展开深度教学,学生紧随展开深度学习,才能形成高效的课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通过自己的内在驱动,形成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在深度学习中,导学案从教师角度来说,是展开深度教学的重要工具。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在不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小学高段知识会涉及到百分数、分数乘除及比例等内容,对学生的综合应用更加看重。学生在学习中展开深度学习,可以把握住数学思维的内部逻辑,并对相关概念有更深层的理解,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加融会贯通,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
在小学数学中,深层学习主要包含难度、广度、学生参与度以及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具体来说,深度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具有现实与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认知产生影响;而深度学习的重要表现就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不断加深自我学习能力,也就是能力的提升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表现;而深度学习的特色就是通过对知识的深入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展开数学学习中,会发现每个问题都有多个解决方法,通过深度学习,逐渐明白问题解决方法不是固定的,学习本就是一个灵活变通的过程。学生不断的拓展自己的思维,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表征。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中展开深度学习,可以在保障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思维的拓展与知识深度,引导学生掌握灵活的学习技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导学案推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
通过将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对学生展开有序引导,保证课堂活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
1、导学案加深“深度学习”深度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相较于之前的课程有所加深。教师在借助导学案展开教学中,要重视导学问题的设计。在问题设计中,以教材作为基准展开针对性的安排,通过对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给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提示,由浅入深的问题不断加深学生学习的深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问题的不断引导,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单纯的学习教材慢慢的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阅读教材中,要带着思考与认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新时期的数学课堂,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在完成导学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难度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学生慢慢生出一定的胜负欲,为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独立解决、小组合作、求助资料等方式,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导学案重视“深度学习”细节
小学高段数学与中地段数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较为明显的就是小学高段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更侧重于综合性,这就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的重视问题的细节,最终保证质量的完成问题解决。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为例。导学案的设计中,我首先考虑到本节课程的重点是对题目的分析,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提取出关键词汇,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主要是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借助导学案的设计,来推动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重视细节,这节课程的安排中,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我校去年植树节种树60棵,今年比去年多了20%,请问今年春季种树多少课?”在问题提出后,我要去学生求出结果后,再追问学生,那么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今年种树数量比去年多了()呢?”在问题解决中,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词,并对问题展开多样化的思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重视问题解决的细节,提升学习效率[3]。
3、导学案加强“深度学习”层次
分层教学已经是当前教育领域常用的教学手段,导学案问题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中,也要重视问题的层次划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最终将课程效果检查放置在课堂中成为常态。想要通过导学案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加深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学习广度,可以在课后练习中进行分层设计。在导学案使用之后,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活动,在课堂中,浅显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难度,教师就可以安排不同档的问题练习,通过基础训练题、综合训练题、拓展训练题等划分,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实现分层的训练,可以巩固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4]。
总结: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导学案在小学高段数学的应用是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保持思维。导学案在深度学习中的推动主要是通过导学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不断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并将所学在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架构。导学案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衔接,也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拓展,通过问题推动学生尽心深度学习,最终将所得转化为自己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赫会英.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8,34(06):53-55.
[2]何永健. 小学高年级数学"导学案"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J]. 教学考试, 2017, 1000(020):120-121.
[3]林燕华.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的实践与反思[J]. 学周刊旬刊, 2019,23(54):45-46.
[4]黄冬芸.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3(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