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江雁霞
[导读] 伴随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
        江雁霞
        广东省河源市第一小学  517000
        摘要:伴随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而站在教程改革的几个先驱的肩膀上,导学案教学法在中小学领域中开始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气氛轻松课堂活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质量。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前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注入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该方法不仅效率低,还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变得厌学。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精神,而导学案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教学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导学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已经不单单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锻炼数学思维这么简单了,更多的是打好数学基础承接初中数学知识,因此导学案的应用更像是一个风向标,指引教师去研究该堂课的学习重点,并整理完善该堂课的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有更多精力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质量。在导学案的推行下,教师从原本课堂中的管理者和主导者慢慢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让学生自己去成为学习中的主导者,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另外导学案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更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尝试解决课程上的重难点。导学案还可以完整记录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一方面给学生学习过程补充依据,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总结学习数学中的过与失[1]。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秉承“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优化学生学习数学方法
        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好坏与否,因此在导学案的具体应用中,教师一定要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的重难点后,给予时间去总结反思,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数学教师把本节课的公式推理、公式概念、公式具体应用提前制成导学案,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搜集关于这个公式来源或者应用的有趣故事,对该公式能有个大体认知,方便整个教学工作的展开,在教学的过程中,秉持“自学为主,教学为辅”的理念,让学生讨论自己所收集的故事,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最后在老师的详细说明中掌握和应用公式,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独立思考,还可以培养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二)集思广益,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小组式学习和导学案教学的结合,更加有效地使教学知识进行向下渗透,同学间的“头脑风暴”更能让他们高效掌握知识点,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结合每位学生的情况和能力,进行合理分组,组内成员数学成绩要分布出“层次性”,组外每组平均成绩要尽可能相当。例如数学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好“π的由来”这一问题,让学生们自行分组讨论,组内将搜集的有趣故事或者推导过程进行分享,最后选取每组分享比较好的同学进行上台演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能对该章节的知识点有足够清晰的认识[2]。
(三)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教学资源
        科技时代的带来,带给人们不仅仅是生活的便携,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制作3D演示课件,将其穿插到导学案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解到正方体的折叠方法、三视图、面积体积公式等知识点时,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针对一些空间想象能力没那么好的同学,教师往往感到棘手,这个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3D动态演示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更加直观了解其中的原理,充分掌握该章的知识点[3]。
(四)精益求精,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课上、课后训练
        课堂上“听懂了”并不意味着“掌握了”,具体掌握的过程来自于课上以及课下反复的训练,以此对新知识的巩固和联系,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点的时候能够和以前所学相结合,构建清晰的学习知识框架,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当然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所体现,例如教师往往会在课后布置过量的课后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点,但很显然效率不仅低下,还给学生无形中增加的不少的学习压力。为避免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导学案当中增加一定的练习题,并且这些练习题一定要保证质量、难度层次清晰、题量适中,让学生“从浅入深”渗透性的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在刚讲解完知识点后就能充分训练,这样做不仅能够及时消化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能有效缓解学生课外压力。在课后学生对课上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充分掌握该知识点。部分底子好的学生有时间去提前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底子差的学生也能够有空余时间总结反思学习方法,并就之前掌握不牢靠的知识进行练习加深[4]。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不仅仅是当下课改对整个教学工作所提出的一个主要需求,它的存在,让教师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就现在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有计划有针对有目的地指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在具体的应用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探索适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为日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孟花. "导学案"在农村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 2019,1000(002):326-327.
        [2]李会.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 2019,1000(010):10-11.
        [3]马占旗.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1000(019):215-215.
        [4]郭尔寿. 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4(50):39-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