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贾涛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进入了青春期,并且在心理需求方面他们更加希望获得教师和父母的认可,希望受到外界的尊敬和崇拜
        贾涛
        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武进实验学校 8357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进入了青春期,并且在心理需求方面他们更加希望获得教师和父母的认可,希望受到外界的尊敬和崇拜。所以在针对初中阶段等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适当的运用激励教学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科的学习当中来。对于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学科都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信心受挫等不良现象。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更需要去考虑如何采用激励教学的方法,进一步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预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成绩。因此本文立足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环境,进一步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采用激励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激励教学;应用策略
    
        在数学教师运用激励式教学方法的过程当中,如果所采用的方式不当,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反而可能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学,并不是一味的去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而应当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数学学习当中的自我价值所在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现实情况,进一步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一步提高激励式教学在初中教学活动当中的效果。

一、初中教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情况分析
【1】   
        首先大部分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都会采取高压性的知识输出模式。一方面是由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较多,所以教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就完成教学活动。另一个方面,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的压力,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效率越高,那么就越能够为学生的中考留下时间去进行复习。所以大部分时候数学教师在权衡利弊之后,都会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采取高压强制的教育方式。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课堂教育的提高,但是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之下,一定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心理。更为严重的是,如果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感受到了太大的压力,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激烈的行为,比如说和教师进行正面对抗等等。这非但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第二,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当中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时,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因为有很多学生开始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要比小学阶段的更高。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学习吃力,或者是数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的不良情况。再加上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所以这样微小的变化对于学生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于是就会有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抵触。还有的时候,部分数学教师所采取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模式,也很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良情绪。比如说,有些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遇到某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降,或者是在数学训练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那么数学教师就会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更有甚者,部分素质较低的教师甚至会对学生产生暴力性行为。要是这样的方式和手段非但不利于激励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反而还很有可能激发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逆反心理,进一步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以上提到的种种都是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数学教师开展工作所面临的各方面问题,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展开激励式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的应用探索。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

(一)以适当的竞争机制来对学生达到一定的激励作用【2】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式教学的时候,总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表扬,时间一长,学生自然就会进入到心理疲惫期,教师的表扬对他们的效果也将越来越微弱。所以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尤其是考虑采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时候,更需要去构建合理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适当的竞争压力和良性的竞争环境当中,进一步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比如说,从初中学生完成数学练习的情况方面,教师可以不为学生分配具体的作业任务,然后观察班级当中是否有学生会自主自愿的去进行数学作业的练习。一旦教师发现了某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当中,展现出了较强的自律性和自主性,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学生评为优秀数学学习模范。通过这种评优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奖励,更加有利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备受鼓舞。除此之外,有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去探索小组合作的这种学习模式。那么数学教师可以在每次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后,就在班级内部发布一定数量的思考题,然后让每一个小组去进行自愿的题目思考和讨论。最终能够完成附加题思考和讨论的小组,教师就可以给予这些小组一定的物质性奖励。诸如一些笔记本或者是一些圆珠笔等学习用品。总之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表扬,一定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多的体会到自我的能力和自我存在的价值感,这样才能够更加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师生互助学习模式的优势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因为教师对其的肯定,来增强学生自主的数学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情感引导,比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对一些学习刻苦的学生就想更多的肯定和交流,记得去帮助这些学生,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困难。那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和教师之间事实上是能够构建一种非常亲密的信任关系的,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采用激励式教学方式的时候,也可以从发挥师生互助学习模式的优势这一方面来着手。就比如说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以未知数的形式来进行题目的设定,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都是具备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问题解决的时候,不能准确把握题目当中的关系,从而造成对于题目的误解。所以数学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针对那些在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当中具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去制定一定的辅导方式。比如,把这些学生划分成一个小组,然后在每一天的自习时间之内,将小组内部的学生两两成组,分别对这些小组内部的学生进行细致化的一元一次方程讲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数学学习当中是能够引起数学教师的关心和重视的,在数学教师的不断帮助之下,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刻苦的去进行数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师生互助学习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的事实上是一种情感方面的奖励,即从数学教师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学生在这样的关怀之下,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3】

        结语:总而言之,在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迎合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方面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更多言语上的表扬,另一方面要注重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以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来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充分发挥师生合作学习的优势,进一步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困难。

参考文献:
        [1]丘立峰.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2013,(03).
        [2]赵海滨.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J].现代阅读,2013,(03).
        论文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2016年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