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黄锦文
[导读] 基于应试教育背景,高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较大
        黄锦文
        福建省宁德市第九中学 352106
        
        
        摘要:基于应试教育背景,高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较大,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技巧和方法,促使学生在抽象、复杂的数学题目中,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打造高水平、高效率的数学优质数学课堂,深度引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就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引言:高中数学课堂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培养数学习惯、养成数学思想的主战场,因此,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将“探究性学习”模式,贯穿到数学课堂教学始终,为学生创设出适宜的学习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数学学科知识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的旧观念,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高效探究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科精髓,锻炼数学解题能力,为备战高考作出自己的努力,成为有能力、有思想的优秀高中生。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其抽象性、冗杂性特点突出,教师虽然在打造高效课堂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高中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体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和灵动性特点,导致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优势,为高考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埋下隐患。下文中讨论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课堂探究时间不足
        高中阶段,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着重讲解基础知识,而忽视了“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安排问题,造成“探究性学习”时间一再压缩,学生难以开展系统化的探究学习活动,使得“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不能成为强有力的解题手段,从而难以养成高中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长此以往,会使高中生产生厌倦、抗拒的学习情绪。
        (二)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理论性、抽象性的公式、概念等为主,这就要求高中生要具备超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就数学重难点知识展开深度探究与讨论,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开展深度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知识难度大、课堂氛围紧张等现状,产生畏难心理,不能根据自主思考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无法增强学生的学科积极性,导致高中数学知识的重难点被忽视,不能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综合成绩。
        (三)缺乏正确探究认知
        针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现象,教师要结合高考教学大纲、学生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促使学生建立高效、多样、创新的数学逻辑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探究性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自主投入到探究氛围中去,找到数学解题的方法与技巧,进而得到数学高分。但是,上述计划仅仅存在于想象和计划,现实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差,不能积极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开展深度学习活动,从而导致“高考压力”在无形中产生,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降效”现象。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巧妙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思想认知意识等,将“探究应学习”模式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求知欲。在探究性学习模式实施中,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题目,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高效运用探究性思维融入到数学课堂氛围中去,进而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排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运用激趣、疏导、生疑、悬念、讨论等过程,调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充分运用探究学习手段,形成问题解答的思路、建立问题解答意识。比如:教师手里有5本不同学科的书,现在要分给2名同学,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即:1和5;2和3;3和2;4和1,在这一导入性题目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促使高中生的数学探究思维建立,一改传统数学课堂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挖掘“排列”知识点的内容与本质,让以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探究氛围中,受到深刻的启发,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独立的解题思路。
        (二)创设开放性数学题目引发探究
        高效数学课堂的打造与构建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技巧,促使学生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价值和作用,积极主动地进行运用,从而锻炼高中生的主观性思维,培养学生多样性、创新性学习能力。教师要科学运用开放性数学题目,起来到激趣、引趣的作用,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开放性数学题目具有灵活性、多变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好处。因此,教师要充分创设开放性数学题目,为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创设条件。比如:在“求函数单调性取值范围”时[能否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条件和结论的开放性,如何帮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教师分别运用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等,教师要注重解题条件和解题结论的开放,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性的探究学习思维,如:已知f(x)=ax2+bx+c(0<2a<b),对任意x∈R,f(x)≥0恒成立,求f(1)(f(0)-f(-1))的最小值,在一题目中主要考察学生将“c”的最小值准确求出来,教师要运用多元化解题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技能。
        (三)科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强高效性学习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创新性解题思维,为深度引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注重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深度讨论,充分培养高中生自主探究意识,形成自主探究习惯,促使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更浓厚、成效更明显。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正方体截面”知识点时,教师运用“彩泥”进行示范性教学导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正方体截面”知识要点。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创新解题思维,培养解题意识,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其次,教师要注重运用循序渐进的“提问”过程,帮助学生找到“正方体截面”的本质特点,科学锻炼解题思维。比如:结点与正方体棱的关系?正方体截面有多少种方法等等,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探究,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高效性和实用性特点。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体现融合性特点,教师要保证数学课堂多元化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探究性思维意识”,开展高效探究性学习活动,高效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优势与作用,锻炼高中良好的数学解题意识、课堂参与意识、探究学习意识,增强高中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与实践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鲁鹤鸣.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以“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数列模型研究性学习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01(12):12-16.
        2李伯春,侯峻梅,陈锴,崇金凤. 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实践[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71-75.
        [3]陈海波. 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地实施[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01):220-222.
        [4]董雪瑶,郑春香. MATLAB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09):92-95.
        [5]史春花. 高中数学研究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实践[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