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王 玲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宜如今的教学需求,大部分教师都在谋求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合作教学模式是共识所在
        王 玲
        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  650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宜如今的教学需求,大部分教师都在谋求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合作教学模式是共识所在。教师应该意识到,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学习者变为探讨者。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模式的变化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其践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
一、合作学习模式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学生的单打独斗,而是小组成员之间针对某一类型的问题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一起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帮助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集体贡献力量,提高组内的整体学习水平。具体而言,合作学习模式应该是致力于组内成员共赢的教学模式,而这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某一部分学生只在意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应该明确合作学习模式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具体的合作模式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团体的力量,立足于实际,促进学习的有序进行。另外,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模式想要达成的效果,致力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小组合作预习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工作,正确分析学生现阶段所具备的数学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组,确保每组内的相关成员层次有所不同,但是组与组之间的整体学习水平保持一致,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时能够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掌握大概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强化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预习的主要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为每一个小组都设计一个契合小组情况的总目标和多个小目标,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子目标来完成整体目标。另一种是教师针对班级情况布置小组目标,各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
        比如,教师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根据小组实际情况为每个小组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写出三种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或者像图1一样,尝试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以此阐明图中到底有多少对同位角和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亦或者引导学生依据图一总结平行线的性质。这种符合教材内容的预习任务,更容易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大致完成这部分问题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点,这种有针对性地提问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记忆。

         图1
(二)课堂教学合作探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细节,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从教材内容的各个重点和难点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重点性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出问题结果以后,每组各派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组内的探究成果,而教师则针对每个组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在点评中强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设置拥有思考的空间。
        比如,教师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将全等三角形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的方式认知和理解全等三角形。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和其他三角形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思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当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性的合作学习探寻到问题的答案,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以下问题,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合作探索知晓问题的答案。如图2所示,△ABC ≌ △DEF,其中∠A=70°,∠B=50°,BF=4,EF=7,问∠DEF的度数和CF的长度。如图3所示,△ABC≌△ADE,∠CAD=10°,∠B=∠D=25°,∠EAB=120°,问∠ACB的度数。这两组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掌握程度,第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能准确的分析、识别图形,运用所学知识求解。第二道题目则对三角形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综合考查,需要学生将所有求角和已知角利用全都三角形内角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两组题目的设置,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具体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习题合作练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局限于课堂教学当中,而应该将合作学习模式贯彻到课后习题的解决当中。在课堂讲解结束以后,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对课后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课后练习和课中学习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让课后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对知识的接收能力有所不同,教师不应该依旧同一套标准要求学生,而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团队里实现取长补短,能够汲取他人身上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此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优化考评促进学生进步
        初中数学教师既然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还应该构建和合作学习相关的考评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在学习领域勇攀高峰。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以便于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提升。首先,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比如,在探究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参与学习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是否提出过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等,以此了解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评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和本组成员产生连接,还会在课堂活动中和其他小组产生交集,能够观察和知晓其他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他小组的优势所在,以此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开展综合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等方式考核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存在的典型性问题梳理记录下来,以便于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强化学生对章节知识的记忆。
总结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以自己适宜的步伐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海霞. 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赤子, 2019, 000(010):267.
        [2]周景杰. 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9, 000(003):163.
        [3]胡梅英.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北桥, 2018, 000(004):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