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散性思维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彭桂和
[导读] 物理学科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物理课堂如何做到教学的创新已经成为众多物理教学者的思考重点
        彭桂和
        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
        摘要:物理学科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物理课堂如何做到教学的创新已经成为众多物理教学者的思考重点.教师课堂的教学创新行为对学生的触动会很大,对学生的帮助效果也会更好.从发散性思维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也促进了教师自己思维的发散.在教育技术手段发达多样化的今天,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完整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包括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发散思维表现为学生依据物理现象,如概念、定律、公式和已知条件,思维发展过程中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答问题的各种可能结果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授课已经渗透了以逻辑分析推理为基础的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中缺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缺乏与物理知识相联系的多角度。因此,我们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阵地,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的实施,开展系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训,分项训练学生的各种发散性思维。
        一、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发散思维是在人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扩散状思维模式,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1)改进思考方式。对于理科高中生而言,其学习的核心在于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对于不同的知识点能够“多元化、多角度、多思路”去思考,从而获取独特的见解,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          
        (2)拓宽解题思路。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获得异曲同工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都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形式。          
        (3)培养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属于创造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创造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很多教育专家经过长期研究指出,学生创造思维的运用能够激发其创造力、想象力。          
        (4)掌握知识重点。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发散思维后,针对某一个物理知识就能够从认知规律出发,遵循直观性、循序渐进等原则,将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通过感悟、理解、尝试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超强的敏锐力,因此我们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敏锐力培养。首先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查漏补缺,有效避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片面性、主观性,深化学生对每一物理现象的认识,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他的本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然后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从多个方面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和研究,规避以前一题一解的教学方法,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步骤来讲解物理知识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要培养学生的的敏捷力,还要特别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敏捷的思维模式。

要求孩子博学多记,物理学习需要记忆很多的物理公式以及学习更多课本外的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老师要督促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指定思维方向,让学生根据方向提示,发挥自己的联想力,不能让学生毫无方向的思考问题。例如,在进行重力加速度课堂教学时,物理老师课堂通过重力演示,制定一个从重力加速度公式探究问题大致方向,通过重力加速度公式中包含的质量、引力常数等因素来解析重力加速度这一问题,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重力加速度现象,例如轻质量的20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会出现什么现象等等。通过思维方向的提出来培养学生思维跳跃性。
        2.营造优良的发散思维课堂教学气氛
        营造优良的发散思维课堂教学气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老师教学要有耐心。没有限制问题思考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从老师角度看是非常不合乎常理的,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物理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够过于简单片面的解答学生的问题,更不能够有推辞懈怠的态度,老师要细心解答学生的疑问,从方面向学生阐释他们的疑问。
        (2)老师要给自己的物理教学制定一个期望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更加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物理老师就需要制定一个教学期望值,每一节物理课完成一个教学深入,而且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深切的记忆和认识到该堂课的物理知识点,激发教学斗志,另外还可以开展物理知识课堂比拼激起学生的物理学习意志,让他们在比拼中完善物理知识学习,养成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重视每一名学生的思想。上文提到过,发散性思维培养不具限制性,它是一种扩散性的思维。因此,必然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思维思路,物理老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是不能片面的强调改思维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询问学生这一思想的来源、原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通过课本基础知识耐心讲解他的思维方式错在哪一步。
        3.在高中物理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高中的物理教学会加入更多的教学实验,所以,老师完全可以通过高中物理实验这一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在物理试验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老师要明确实验目的,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展开物理实验课堂,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关物理实验,不要把物理实验限制在课本范围内,积极支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验证物理定义,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在实验选材、实验器具、实验步骤上,以保证实验安全为基础,不进行限制。
        (2)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探索性。在高中物理教学试验中,多数老师对学生存在过分引导的现象,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实践结果与教材不符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得要求学生进行多次实验,直到与课本一致,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学生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比指导手把手教学生是来更来得实际。
        总之,发散思维应用于学习,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要素,有助于全面把握相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实现知识的高层次理解和有效存贮;发散思维应用于解题,有助于充分发现条件(显现的和隐含的),迅速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内在关系,找到解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获得最佳思路;发散思维应用于培养能力,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从而有助于集训全面深刻,方法灵活多样,在求知中产生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周秀霞.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实验问题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  
        [2] 金晓娟.发散思维是现代物流教学中的重要部分[J].教学研究,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