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温暖学生的心灵——体育高效课堂中学困生转化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徐晓飞
[导读]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
        徐晓飞
        兰溪市岩山中学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关键词】:学困生 表扬 鼓励 沟通 交流

        学生其实本无区别,但班上总有个别差异,引起成绩的落后,或许是思维的缓慢,或许是上课多动,原因很多。正因为有这样的差异,总有人说这个或那个学生“差”,听的多了该学生也就成了“差生”,但我认为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我认为要把这个“差”字抹掉,首先应该对其多表扬,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俗话说的好:“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那我们是否也可以通过夸奖、表扬来夸出一个好学生呢?
        【案例】小陈同学,六年级学生,该生在五年级阶段,由于身体肥胖素质较差,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人又比较调皮再加上自尊心强,对待上课的态度和积极性都不高,表现很一般,因而很少受到老师关注。六年级开学不久,在一次篮球课时,我发现该生表现很积极,因而在下课小结时表扬了他。应该说那时的表扬只是一种例行行为,并没有带很强的目的性。可随后的一段时间,我发现该生上课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不仅认真听讲,练习很投入,而且对不明白的地方会主动问老师或同学。他的转变引起我的注意,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观察,我意识到这种转变肯定与我的表扬有关(后来的了解证实了我的看法)。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在班级同学面前对他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给以表扬和肯定,同时私底下经常跟他沟通交流并鼓励他再接再励,不仅在课堂纪律方面,而且在体育锻炼方面也能够取得更大进步。在不断的支持和鼓励下,该生开始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原本一些弱势项目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主动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也多了起来。师生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很深刻的影响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为促进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期间,我与该班的班主任和学科老师达成共识,统一口径对该生进行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教育引导。到了本学期,该生已转变成为一名自信心强,表现好,学习和体育成绩都取得很大进步的好学生。
        通过此案例,使我深信,学生的成长、教育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要小看了表扬的作用,有时一句表扬的话可以改变一名学生对学习、对老师、对自身的认识,并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积极作用无法估量。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除了表扬和鼓励以外,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至关重要,如何建立师生间的互信和增进彼此的了解,通过此事例我认为:
1.发现优势项目,呈现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自尊心。        
        教师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并促使其将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在实际中,后进生往往因为品德、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差而与表扬无缘,这对后进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一次表扬所产生的触动可能胜过十次批评所产生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树立起自我激励的自尊与自信,从而强化个体意识的自觉性,增强个体的自制力,促进其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成教师逐步提出的更高要求。

        
2.利用集体项目,表现自身价值,消除孤独感、自卑感。        
        后进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同学平等的对待,心理常常被扭曲,自尊心与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处于反复无常的心理动荡之中,从而形成言行不一、情绪化明显、性格孤僻、好动好胜等外显特征。他们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对教师、同学自我封闭,有不信任的自卑心理。体育教师在明确后进生的优势之后,利用集体项目,可以有效地调动后进生的积极心理因素,消除孤独感、自卑感。        
3.运用竞争项目,全面认识自我,增强上进心。        
        后进生的文化学习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他们被迫地习惯了“差”给其带来的各种打击,心理上支持进步的上进心在一点点地减弱,心理正常不正常地产生一些适应能力,能够在一定限度内调节自己的情绪,淡化学习上失败带来的痛苦。但是,应该清楚,任何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处于孩童时代的后进生,他们承受的心理负荷一旦超过承受、调节能力的范围,其意志必将崩溃,结果只能是更难进行教育、转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上进心,展开心理引导,使其增强上进心,恢复学习的动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激发自尊自强精神和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
        学校应成立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精神和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每次活动之后应及时总结,及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后进性在体育活动中的良好表现要大力表扬和鼓励,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上进的勇气。因为后进性在平时受到表扬的机会较少,所以他们对各种荣誉特别珍惜,在优育活动中所得到的成功的愉悦往往会使他们终生难忘,这正是本人几年来在体育教育中致力于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最深切的体会。        
5.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赏识教育        
        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看待学生,转化差生,对我们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一是可以运用舆论力量进行价值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以肯定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差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二是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特别是对差生的赞扬、肯定和欣赏以及分享其成功,帮助他们最终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2
        2、于梅素、朱红香《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7
        3、劳凯声《教育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1
        4、体育心理学教材组《体育心理学》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