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吴建平
[导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正向传输数学知识,而且还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姓名单位:吴建平
        莆田市涵江区白沙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正向传输数学知识,而且还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即是从创设情境、预习思考、课堂提问,展示交流以及知识生成,共同总结三个角度出发,对于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通过问题进行引导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我们知道,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正向的知识传输为主,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总是被动性的接受数学知识,但是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此,教学老师就可以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出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以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预习思考
        在开展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时,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进行预习引导,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保证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对此,教学老师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时,其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具体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以为次日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首先,教学老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预习问题,比如分数乘法应该如何计算等。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基础。因为如果教学老师不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那么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将难以见到成效。对此,教学老师就要从数学知识教学的角度入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学生预习结束之后,教学老师还要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提问,检验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成果,同时还能够了解学生们的具体预习情况,并为学生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
        二、课堂提问,展示交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但是传统的老师提问方式总会让学生倍感压力,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反而促使学生形成害怕提问的莫名心理。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课堂提问中“老师为主,学生为辅”,所以想要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积极独立思考,无惧提问,老师需要将模式进行转化,即“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这也是运用问题导向教学开展数学教学的精妙所在。而展示交流则主要针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老师提出问题的逐步引导之下,小学生还是难以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继续引导学生。


        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二)”一课时,教学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学生:“我家在学校的东边。”/“我家在学生南边。”/“我家在学校西边。”/“我家在学校北边。”老师:“东南西北都有,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但是你们都是在学校的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个方向吗?”学生:“不是。”老师:“那么你们应该怎么样说的更精确一点呢?”学生:“我家在学校东边,但是还要往北一点。”/“我家在学生西边,还要往南一点。”/“我家在学校南边,还要往东一点。”/“我家在学校北边,还要往西一点。”老师:“很好,这样是不是大家的家里位置就更加精准一些?”学生:“是的。”老师:“但是只有这样还是不够,因为只知道方向老师还是找不到你们的家的位置,对于对?”学生:“还要说上距离,这样就行了。”教学老师继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三、知识生成,共同总结
        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的探索,而不仅仅是依靠数学老师的传输。对此,教学老师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时,其就要从数学知识引导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共同探索和学习知识,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学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合作探究问题,比如扇形统计图应该如何使用。在学生知道自己具体的研究方向之后,学生就会积极地按照教学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保证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其次,教学老师则要为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一般而言,教学老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但是这种分组方式并不简单,教学老师需要了解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在学生合作讨论结束之后,教学老师即可引导学生讲出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便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数学知识教学,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问题引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教学老师需要在原来数学知识有效传输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入手,有效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而保证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而且还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灵华.“问题情境”导向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析[J].中华少年,2018(32):49.
        [2]黄丽娟.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46.
        [3]王晶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