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张道容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
        张道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五中学   8447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方面是来自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困境和难点,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学生学习状态和能力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在数学课堂上教学有效性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这些导致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弱化的原因以及背后的症结,然后才去针对性教学举措进行完善和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和优质的教学模式下实现数学学习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引言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有利于掌握这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在思考和解决事情的过程中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教学效果,尽可能让班级的学生都能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发现一些影响课程效果和学习教学进程的因素,这样共同导致了低效的教学后果。教师当前所要做的就是能够解决这些困扰教学的因素,成就更好地数学课堂。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数学探究主动性不高,存在抵触情绪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教学能够发现虽然都坐在同样的教师里面,接受的是一致的数学教学内容,但是学生的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主动性不高,这导致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常常会存在出小差、不认真听讲等现象,并且在教师教学提问的过程中也不积极地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对数学这门课程存在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对于数学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这门课程比较难,自己常常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壁,久而久之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就会下降[1]。
        (二)课堂教学方式不适用,难以收获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虽然教师都运用的同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的效果却是因人而因的,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并没有表现出喜欢的体验,反而会觉得在其中不太适应。例如,对于一些比较活泼、热爱思考的学生来说,比较沉闷的教学模式就不适合这样的学生,学生会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而对于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过于热情的教学氛围,也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选择适合整体的教学方法,否则会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培养课前预习习惯,铺设数学教学基础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认知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塑造和建立,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课前进行自主预习知识点的习惯,从而能够在学习一课的内容前进行基础性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可以针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阅读。这样可以为正式的数学课堂教学铺设良好的教学基础,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更加高效地进行更高层次知识的指导和数学典型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数学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时,学生可以针对整式的概念进行预习,然后在跟随教师学习更有难度的加减法计算,这样提前打好教学基础,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简单有效。
        (二)定位数学课堂目标,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的推进的,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定位好每一节数学课堂的目标,能够在目标的指示下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施。这样才能够具备全面性的教学思路,确保教学的过程中不遗漏知识点,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难度的调整,有利于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素养[2]。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通过掌握方程组的知识点,从而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而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几何知识时,则需要以几何证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空间几何能力。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都能够有针对性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才能够实现教学的效果。
        (三)发挥任务驱动作用,互动合作解决问题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等待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兵”,而数学知识点和习题就是学生需要突破的“堡垒”,在数学课堂上通过给学生派发数学探究任务的形式发挥良好的教学驱动作用,让学生在任务的指示下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互动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构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针对一些数学难点内容,可以发挥彼此的优势,尝试通过协作的方式去化解问题,找到学习数学的突破点。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时,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难点内容,再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就需要学生共同来进行探究,合力解决难点。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升课堂有效性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保持教学的认真和细心,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可以在教学中施以援手,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真正有价值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明艳.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分析[J]. 科技资讯, 2020, v.18;No.597(24):194-195+198.
        [2]于文竹.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20, 000(003):104,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