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杨志洪
[导读]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个学龄阶段教育的重点词汇,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育行业也都在开始进行改革
        杨志洪
        龙陵县尹兆场完全小学  678300
        摘要: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个学龄阶段教育的重点词汇,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育行业也都在开始进行改革。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所具备的能力总和,比如,在小学数学科目当中,学生应当具备处理数字的基本能力,从而有利于训练其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教师,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重点依照核心素养培育为指引,优化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设定,希望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学生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开设的每一个科目都具有独特的内容以及特色的意义,数学既是中国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国家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计算能力,学生如果计算能力较高,可以奠定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对于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活动,教师发挥教学指引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问题解决嫩里,还能促进学生大脑开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开发学生智力等。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也一直是以教师为讲解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练习的形式进行。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更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久而久之,有的学生会认为数学学习起来更加枯燥。而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当下的兴趣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创造教学情景环境,从而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通过思考,通过探索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在一个小湖泊中有很多鱼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天,一群钓鱼爱好者来这片湖泊中钓鱼,他们12个人钓了一下午,收获非常多。通过钓鱼总数清点发现,平均每个人钓了11条鱼,那么他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探索兴趣,借用设计数学问题,努力思考,展开自主性的问题探究学习,初步知晓两位数之间的计算过程以及平均数的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
(二)采用游戏比赛,增加数学计算趣味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年龄较低,对待事物学习的好奇心理较重,教师可以妥善地利用该阶段学生的特点,增添学习元素,让学生能够从游戏中获取知识,知晓学习的乐趣。一般来讲,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停留在大量计算,非常乏味的层面,因此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并不高涨。教师若能够让数学拥有趣味游戏的元素,那么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加积极,同时还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在游戏中放飞自我。
比如教师就可以用趣味的游戏比赛模式让学生抢答,先将学生分成不同两组,一组学生负责出题守关,另一组学生负责解题冲关,冲关队伍每四个人一小组,评价标准可以定成两个,一个是答对题目的数量,另一个是最快通关时间。这样一来,在游戏中不管是守关队伍还是冲关队伍,都会调动积极性。

在紧张刺激的环境下,绞尽脑汁出难题,解难题,而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计算能力考验和锻炼的过程,最终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会得到大大提升。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升数学计算效率
        我们都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的能力有的时候在团队中会被无限激发。这也是为什么核心素养理念提出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进行学习。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小组之间才有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计算教学,在小组中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一个问题可能会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当然,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讲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科学分组,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然后给学生展示问题7.56+3.89,一般学生能够快速计算出7+3=10,但是后面小数的加法如何解决也是学生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方案。有的小组可能想说,用竖式将各个数位对齐,再进行加法运算。有的小组可能说先进行整数运算,然后进行小数计算,最后二者相加。不管学生说出何种答案,课堂的氛围永远都是积极向上的。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教授学生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
(四)建构生活化教学,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构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进行数学计算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在生活中学生可以更加熟悉,便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对学生展开数学计算教学。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教授人民币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预先对元,角,分换算关系有所来哦接,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一部分学生作为商家,预先设定好预计售卖的商品价格,同时,另一部分作为买家,综合计算想买的产品和数量。通过模拟真实的买卖场景,学生也会有效锻炼数学计算,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氛围是轻松愉悦的,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也会是多角度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学会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档依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引,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全面了解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构建课本与课外之间的联系等方法,真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最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霞.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 甘肃教育, 2020(6):118-118.
        [2]黄炯辉.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41):25,30.
        [3]石伶俐.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7, 000(008):P.4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