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丞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高级中学 邮编 547600
摘要:当前,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加之现有教育体制的制约,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实效性
当前,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加之现有教育体制的制约,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成为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对此,本人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中,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分析和探讨的话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 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开展的过程中还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善的。 如,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差距,很难展现教育的育人性。 教学内容和形式很难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兴致缺失, 只是死记硬背。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和死板,很难将课程的魅力和价值展现出来。因此,面对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学手段生硬死板、教学评价缺乏完善性等,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所以,在后续的思想政治课当中,教师就应该不断地进行潜移暗化的改善,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完善和优化,使得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具备实效性。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1.加强师生互动来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知识的枯燥性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少,师生之间彼此不了解,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死气沉沉,有的学生甚至将政治课堂看成是“睡觉”的课堂,政治教师所讲的政治内容也就成了真正的“催眠曲”。而有一部分政治教师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个睡觉的学生没有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也就对其放任不管了。这对教学时效性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要缓解这一现状,教师能做的其实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师生的互动,这一互动不仅仅只是在课上,课下也同样重要,其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加深彼此的感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问答、角色互换与小组合作等形式来改变自己表演“独角戏”的局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以及自身对社会时事的看法等,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课下,教师也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真心实意为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和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喜欢自己,继而再喜欢上自己的课,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时效性便会得到一定提升。
2.通过引证启发学生思考
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但是背了后面就忘了前面的状况却时有发生,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到相关的知识点,不仅如此,还影响了学生知识掌握的连贯性。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证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来改变这种现状,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掌握。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例如,就某一政治话题开展故事会、演讲以及辩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政治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受益良多,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对“联合国”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师单纯地将联合国的定义是什么,联合国要做哪些事情等内容,学生可能在当时是理解和掌握了的,但是很快,学生便会忘记。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引证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片以及影音展示功能,给学生展示在地震海啸等自然在后发生过后,联合国号召世界各国参与救援的过程,再让学生思考联合国在整个国际组织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当今的世界形势又是如何等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政治知识运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时事和政事的结合,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者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合理的教学 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往往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选择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将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而且还能够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高一经济学中有关“诚信经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真正认识到诚信对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如果想利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利益的话,它是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的,同时违法者也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充分理解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高中的政治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师们总是习惯性地为这些理论设置一个参考答案,用来判断学生观点的正误,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些学生的答案就是其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果单纯地用“对”或“错”来对其加以判断,很容易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习惯性地朝某一方面去想,长久以来,就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创新的.、独到的见解。例如,在对“内因和外因”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例子来引入,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便故意说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一点错误也没有。此时,肯定会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异议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受这些同学影响,其他同学也会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内外因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够单纯地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答案,只要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有不同点,都应该予以赞美和鼓励。如此一来,在课堂就会形成一种全体思考的氛围,学生们通过思维碰撞,就会形成更多的新想法和新观念,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课堂时效性也就会因此而得到提升。
总之,新课标为中学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处于起始阶段的今天,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好探索的工作,在如何加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应当勇做课改的倡导者、参与者,争做课改的推进者和开发者,使中学政治课教学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真正发挥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军法.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下). 2011(06)
[2]顾小萍.浅谈当前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教师. 2011(15)
[3]陈晓斌.新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上).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