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宇
广东省茂名市第十六中学 525000
【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素质与技能。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应试教育目前在我国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仍占主导,高中历史课堂仍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聚焦高中历史课堂当中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进行了几点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从教人员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引言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慢慢形成。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已不再像初中时期那样简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等能力,才能够将高中历史学好。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就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手法与教学理念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如此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对高中学生展开历史学科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使学生具有以辩证思维的方式看待问题的能力。就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状况来看,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在我国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并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呆板的学习,使学生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与条件,导致不能为学生建立起其自身的思维模式、学生失去了创新的意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都是不利的。并且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率低,使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二)一些教师在展开历史教学活动时,并未将有关联性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每个章节的知识都变成了独立的单元,这不利于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没有健全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全面的分析,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下降。更何况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是端以威严的态度,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没有置疑的勇气,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只会一味的接受、不敢反驳,学生不能够产生自己的思维模式,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的现象。(三)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只依托于教材,并未针对教材将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不能够掌握到更全面的历史知识[1]。(四)一些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时所采用方法不当,亦会造成其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以上均是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应注重教学准备
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对教学准备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做好教学准备,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保障。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对教学准备进行完善:一是可以利用巧妙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建立一个促进其创新能力提升的环境。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期望给予学生更全面的知识,以此来建立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无章法地讲述大量的知识不但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反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产生混乱。教师在传授一些基础知识时,可以不必全面的为学生讲解,留下一部分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知识的探索过程当中,学生会利用自身的观察能力对知识进行补充,使其自身历史知识体系得到有效的完善[2]。这种教学手法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学生的思维也不再受教师的束缚,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历史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应定制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开展是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并且在教学准备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拥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不应以强制性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控制。应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潜移默化之间,引导学生朝向正面的方向发展。三是教学准备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学生分化层次,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例如:对于那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加强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为其安排相应的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教师对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历史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促进其主动积极地研究历史知识为前提,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而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其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其创新能力能够在自由的环境当中得到提高。
(二)以研究性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教师可以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课本当中包含人文地理及历史文化等元素,其涉及范围较广。加之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只依托于教材对知识进行讲述式的授课,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造成了学生创新能力不高的现象,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析时不能产生优秀的想法[3]。例如:进行岳麓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中《鸦片战争》的教学时,由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我国失败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等知识进行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思考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鸦片战争有关的视频,并安排学生对与鸦片战争有关的史料进行搜集,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掌握与分析,如此教学质量方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论文作业,安排学生围绕鸦片战争展开论述,如此学生就可以以探究的思考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解,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养成以辩证思维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能力。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充分的调动,并且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知识的探究当中,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创新观念的培养应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之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但创新应遵守相应的原则,应以正确的历史观为基础展开创新思维的活动。我国历史悠久,在历史教材当中既有我国灿烂文明的描写、亦有我国屈辱的血泪史,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时,学生应抱以平静的态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掌握与了解。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要以正确的历史观看待历史事件。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发展的走向。学生与教师意见产生分歧时,可以采用交流探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岳麓版高中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时,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存在其他国家侵略中国的恶行,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有激愤的情绪,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教授学生以正确的历史观来看待鸦片战争。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中国会遭列强侵略,促进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有中国真正的强大,才不会被列强欺辱。通过教师对学生历史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学生的历史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今后更好的生活、学习。如何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成为目前高中历史教师较为关心的话题。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生本教育理念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历史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展开历史教学任务时,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一直坚持创新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再者,高中历史的教学应紧跟科学发展的脚步,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打造高质量的历史课堂,使学生能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当中展开历史知识的学习。
结束语
通过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地弥补历史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科学性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可以参考文中几点建议。
(该论文为岭南师范学院2018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核心素养对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立项编号:LSJGJC1830)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白鹤鸣.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00(001):86-86.
[2] 刘垒.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 000(030):154-154.
[3] 张士方.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学周刊:上旬, 2016, No.283(07):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