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梁桂泉
[导读] 针对初中生开展政治认同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政治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不断坚定其政治信仰,除此之外,这也是完成初中道法教育教学目标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工作
        梁桂泉
        广州市番禺区西片教育指导中心  511400
        摘要:针对初中生开展政治认同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政治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不断坚定其政治信仰,除此之外,这也是完成初中道法教育教学目标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工作。现如今由于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初中生的思想观念还未发展成熟,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自我约束,在政治认同培养工作可能会受到诸多阻碍。聚焦教学中政治认同的培养,可通过关注热点时政,提升政治觉悟;创设情境教学,深化政治认同;精选法治案例,增强政治认同;设置实践活动,强化政治认同等借助多种途径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完善,希望能够为从事道法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培养策略
        2014年教育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德育育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之后,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了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道德与法治学科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众参与”为核心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民族自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全面增强政治认同感。本文详细阐述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对此进行研究如下:
一、初中生政治认同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包含了基础的法治意识以及科学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通过相关性教学的方式将政治内容传递给学生,实现学生对政治内容的科学把握与全面理解。其次,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促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最终发展成为可以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贡献的新型人才。再次,向学生渗透政治认同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原则是以人为本,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认同感,学生就可以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最后,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政治认同感的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供帮助,并且还能让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有很大提升。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政治认同培养策略例谈
(一)关注热点时政,提升政治觉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与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结合社会经验学习更先进的知识。但由于教材编排等的滞后性,在课上有一些时事政治没有办法紧跟时代的发展,因此,老师可以在课上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方针和政策。
  例如学习《国家利益至上》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需要明确教学重点内容,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弄清楚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二者的联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国家利益这一词较为宏大,教材内容和我校实际教学情况有所出入。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第一框题国家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能更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与处理。例如,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对相关的图片进行展示,其内容主要以一带一路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通过与时政热点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当下政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创设情境教学,深化政治认同
        在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质的培养中,应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再现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沉浸在教学之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深化政治认识,进而体现政治认同在情境教学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针对《做守法的公民》这一章节讲解的时候,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同学了解守法公民的基本要求,并将现阶段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内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觉远离违法行为,树立守法观念,可采取情景教学法。在课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设置三组镜头:一是卖方不履行合同;二是照片馆未经允许随意使用他人相片;三是出版社未经作者许可私自发表其作品。三组镜头播放完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通过镜头的刺激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认真思考认识到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三)精选法治案例,增强政治认同
        除了对学生进行教材的讲解之外,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当善于发掘可以进行政治认同教育的启发点,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中,其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也能够处处发现可以用来作为教育材料的案例。当教师发现这些案例时,应当帮助学生共同探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当然,在选择案例时,教师也应当结合教学目标,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等真正发挥案例的最大优势。
比如在学习《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关爱青少年,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课堂上,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成人法庭、少年法庭或者是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置方式等的相关课件。并且,在便展示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法治的观念更加深刻,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身边的情景引出相关的教学案例,比如,小李的父亲在小区门口殴打他,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路人劝阻,但是无济于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选择了联系居委会。结合这个案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居委会的大妈有权利干预吗?小李应该向谁求助?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之间会互相探讨,也能够意识到社会团体和未成年人监护人等群体责任。
(四)借助实践活动,强化政治认同
         当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也应当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更能让学生了解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产生政治认同感。比如自由讨论活动,辩论活动,发表见解活动等,这样的活动既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疑惑。另外,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看法,教师再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政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战狼二》,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让学生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国家制度的优势,形成政治认同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法庭模拟活动,征文比赛活动,演讲比赛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在表达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强化政治认同感。
总结: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必须具备政治认同核心素养,针对教学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关注热点时政;创设情境教学;精选法治案例;借助实践活动等途径,发展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葵.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的情景教学法探索[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 000(015):P.241-241.
        [2]杜运巧.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研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5):267.
        [3]徐明川.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 119(11):80-81.
        [4]董蔚. 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J]. 新课程, 2020(41).
        [5]蔡卫宁. 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J]. 新课程导学, 2019(29):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