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仪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黄编小学 511400
摘要:就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他们实现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很容易使学生将困惑和烦恼转变为心理问题的,影响健康成长。所以,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们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解决现存的心理问题,塑造健康心理,从而形成良好思想,践行良好行为,为健康发展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融入策略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的教育任务,要求学校承担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遇到诸多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无法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康心理,驱动健康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夯实德育的心理学基础,驱动德育教育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时候,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多样的策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活动中,驱动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策略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为德育教学补充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推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当前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例如没有集体协作意识、漠视学校的校规校纪、孤僻自我、在日常学习中比较消极懈怠等。仔细探究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大多是这几方面:家庭变故的影响、个人身体素质原因、学习能力方面等。针对以上常见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仔细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和原因的出现归根结底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良好的德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不仅对小学生日后要接受的道德教育,以及小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还对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起到间接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担负着不同的教育职责,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德育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因此,把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在一起,能够让小学生在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有效学习德育知识,在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树立科学、正确的道德观念,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策略
(一)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小学生每天奔波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教师和家长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是最容易发现心理问题的,也是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但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失家庭教育。例如,有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学校是培养孩子的主要场所,自己负责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等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味地抱怨学校不作为,甚至找教师麻烦。家庭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远远大于老师。所以,要想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家庭要作为起来,积极地与学校、教师互动,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及时地发现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指导。
(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内容
学生的发展是实施德育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概念上说,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内化的教育,是学生需要自主解决问题的教育。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主性的机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驱动学生迁移经验,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同样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内容,驱动学生们自主探究,积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为依托,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现实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转化为一个个教学案例。例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合作分析这些案例,自主地发现案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小组中迁移经验、合作讨论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之后,在班级中,合作展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总结经验,使学生们切实地掌握自我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笔者还利用情境教学法,联系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学生们扮演角色,体验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们结合切身体验经验,分析、讨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避免出现此类心理问题的方法和解决此类心理问题的策略等。体验情境,是学生切身感知的过程,便于学生建构对不良心理的深刻认知,同时感受到不良心理的危害,尤其通过探究解决不良心理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学会自主地调控心理,解决心理问题,为塑造健康心理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多个层面来看具有一定的共性,学校和教师在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两者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的不同之处科学整合,让彼此成为对方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同时教师还应该能够认识到两者整合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两者整合的教学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更全面、更科学准确的小学素质教育,进而推动小学生的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巧蓝.育人,育心——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师道·教研,2020(07).
[2]叶世孟.论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速读(下旬),2019(03).
[3]徐金硕.论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