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梁燧平
[导读]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说一定要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的延续和发展

        梁燧平
        身份证号码:44122519750610****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中心小学
        摘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说一定要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的延续和发展。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刚刚成型的时期,在该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说小学中的德育课程,在进行德育课的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进小学德育课程中的路径。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课程、路径探析
        引言
        小学中的德育课程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手段,在德育课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方式使小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是通过融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来逐步的培养起学生们的一些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使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培养。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增加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为在国内较为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很多小学德育老师在向学生们传播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时的一个误区就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能力,生硬的在小学课程当中融入进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但是这样做不仅不能够使小学生们的德育水平得到提升,而且也不能够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因为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较为有限,而与德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又较为抽象,所以这使得他们在接受和德育教育相关知识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1】。所以说小学德育老师为了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的融入进自己的课堂当中,并且不那么生硬,就必须要在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进小学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使德育课程当中的一些内容和小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联系。这样的话,不仅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程当中的融合,而且有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较为抽象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起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与小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联系,使小学德育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小学德育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有着一定的了解,只有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表现有着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制定出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比如,在学习与诚信相关的德育内容时,本单元包含了人和人之间的诚信,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社会有着怎样的作用,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讲解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到诚信对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诚信对社会和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向父母或者是朋友说过谎话没有,然后询问一下他们说谎话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最终引申出本节课的主题。在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讲解完成之后,再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点明诚信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品质。然后向学生讲解一下诚信在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较为简单,因为之前教师已经和学生在生活中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二、将其融入进小学德育课程中去
        当前小学生的德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开设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德育,使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在小学不同年级和阶段,德育课程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德育课程的课本大多是采用插画和原理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话也便于学生对其进行理解。那么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功的融入进小学德育课程当中去,就必须要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当中一些内容的共性,并根据这些共性做一些逐步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进小学德育课程当中去,就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剖析,这对小学德育教师来说难度较大,因为对于中华文化进行全面的剖析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小学德育老师对德育课本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足够了解,才能够使中华传统文化成功的融入进小学德育课程当中去。
        比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的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时,老师就先要对一些传统的中华文化进行了解【2】。伟大的先人以及我国的国宝和国粹有哪些,然后再进行课本上知识的讲解,之后联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其渗透进德育课程的内容当中去。
        三、积极的在德育课程的活动当中融入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德育课程的成功开展和讲解离不开一些与其相关的活动的进行,在活动中可以渗透进一些与德育课程相关的元素,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课本当中所讲的知识。而现在有许多小学教师觉得开展相关的活动较为浪费讲课的时间,而选择了不举办活动,这种做法十分错误。因为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德育内容,而且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为了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融入进小学德育课程当中,也可以采取这种开展活动的方式,在开展活动的过程当中融入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的走向文明这一单元时,里面就讲到了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以及社会文明,那么教师就可以举办与其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走入社会中去,探索这些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方式,并把它记录下来【3】。也把自己觉得不文明的休闲生活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两者的对比为学生进行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比如说文明的休闲方式有画国画,写书法等,通过对这些休闲方式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华的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学习这些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中的德育课程的开展是为了使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德育水平得到提升,而在小学德育课程当中融入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本文也对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小学德育课程当中进行了探析,相信这些措施的逐步推行,可以进一步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程当中的融入。
        参考文献:
        [1]黄桃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的研究——以小学书法课程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8(09):207.
        [2]周海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75-176.
        [3]陈丽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9(24):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