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卿
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学 3644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需要全面成长。落实核心素养,可以将核心素养体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创设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探究
前言: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问题,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数学中,更需要落实核心素养,因为数学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例如在做一些函数大题的时候,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对今后步入步入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核心素养,创设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将会是一大亮点。
一、夯实科学文化基础,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首先就要注重学生的文化基础,这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上的效率。教师在上课前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增加对科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涵盖面,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落实核心素养,夯实文化基础。初中阶段时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会为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铺垫。尤其是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所学的知识与高中的相关知识衔接起来,在这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无疑对接下来的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帮助。教师需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需要对数学问题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拓展知识。教师需要对知识有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进而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鼓励支持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而对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拓展一些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对圆以及其他图形有更多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圆的相关图形创设出不同的数学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进而今后的学习中,会广泛应用圆的相关知识,因此,还可以为今后的学习中打下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增强思维能力,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在学习中事半功倍,更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课前积极预习,在课堂上可以增加自由讨论的环节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的耐心,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自主发展,还可以在讨论研究中强化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锻炼自主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重视课堂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中来,上课认真听讲。在课前可以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对知识有自己的认识。
同时,在课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复习,消化知识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像的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不能简单地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形状,而要通过身边的事物进行平移旋转,演示给学生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图形,通过观察图形,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进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引领学生社会实践,加大学生社会参与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学习数学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要将数学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将数学应用进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数学中引入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强化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教师还需带领学生实践创新,在特定环境特定情境中也能解决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将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日常活动中,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同时,将学习数学中所学到的思想方法应用进日常生活中,当遇到难题时,依靠数学的理性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数学中所培养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捋清题目逻辑。教师需多安排实践课,增设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有不同的判定方法。学生在提出一种判定方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判定方法,运用不同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判定相似三角形也同理,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法判断相似三角形。在测量旗杆长度的应用题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旗杆长度。引导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将课本上的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加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而不是只将数学停留在卷子中。同时,在合作中树立团队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统计和概率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具体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加大了学生的社会参与。
结束语:总的来说,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启明星,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道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方式,创设不同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融入社会生活中,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上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贵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12):112-113.
[2]张敏.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检视及改进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25-26.
[3]黄悦军.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理科考试研究,2020,27(14):30-33.
[4]严端.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化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