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丹
福建政和县二中 3536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音乐教育逐渐受到教育人士的重视,成为高中阶段学生繁忙学业中的一种放松时刻。如今,高中音乐教学也在尝试不同模式的教学方式,其中,合唱教学便是一种重要且具有较高教学效果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放松身心,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感悟团队的力量,让演唱在相互协作配合的过程中圆满落幕,以此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力量和灵魂。
关键词:合唱教学;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合唱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合唱教学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合唱的模式要求班上的学生全都参与进来,学生之间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合唱的真正效果。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会存在较多的互动机会,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合唱教学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班级风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集更加密切,彼此之间更为熟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认同感,在班级里更具归属感,那么整个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更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另外,合唱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到发音的技巧和音乐节奏的把控,有利于学生音乐功底的提升。
二、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设计合唱内容,提高授课质量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能够用于排练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实际,严格把控教学节奏,利用多样化的课堂小游戏引导学生训练发声和气息控制技巧,合唱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例如,在讲解《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时,教师在排练初期,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中蕴藏的情绪变化。接着,引导学生开展发声训练,特别是在转调部分,对重点难点进行攻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勤加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旋律和情绪之间的变化。在开展气息训练时,教师应该注重调音和旋律变化时的气息控制,让学生能够处理好音乐的衔接性,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发挥稳定,不会因为个人的基础功不扎实而影响合唱的整体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感知音准与否,进而对自身的乐曲演唱进行适当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带领学生逐步攻克音乐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以此强化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重视合唱技巧教学,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在高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歌唱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歌唱技巧,他们就不会对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显然也就没有参与合唱的热情。相反,如果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合唱技巧,他们对合唱的兴趣就会明显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唱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在合唱教学中对学生的吸、声部和情境都进行专项的训练,在站式吸气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严格按照“1、2”吸气,“3、4”呼气,“5、6”吸气,“7.8”呼气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
比如,在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先引导学生张开嘴巴做“ao”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声音的表现力,在情境中真正做到蕴美于情,蕴情于声,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之美,进而有效地提高合唱效果。
(三)加强音准节奏训练,增强合唱艺术表现张力
(1)音准训练
音准音高是影响合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开展巩固音高的训练,在学生能够熟练把控音高以后,可以开展音准训练。在学生熟练相关音高以后,教师可以酌情增加学习难度,进行音阶的练习。例如,《卡林卡》这首作品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跟着指挥划拍唱谱,等学生能够正确把控音准之后,再开展填词演唱。
(2)节奏训练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演唱人员应该立足整体把控合唱效果,避免出现抢拍或漏拍的情况。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敲打出各种类型的节奏,让学生对节奏具有大致性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可以先从简单的4/4拍开始,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的强弱变化,接着加大难度,练习3/4拍、6/8拍的节奏模式,感受不同节拍的不同之处。在学生掌握相应的节奏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练习相应的歌曲,如4/4拍得歌曲《涛声依旧》、6/8拍得《春之歌》,给予学生独自识别节奏的机会,以便于学生能够正确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节奏掌控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合唱艺术的表现张力。
(四)搭建音乐合唱平台,让合唱在实践中落地生花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合唱教学效果和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下的各种音乐平台,让学生在日常练习中能够有一个可以检验的平台,通过反复实践和训练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班上同学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音乐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平台上展示合唱的魅力和气势。
例如,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文艺晚会及“班班有歌声”合唱便是不二之选。现如今,正好赶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合唱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响共产党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唱响党的光辉历史,唱响中华民族的未来。在这一合唱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利用学生教授的各种合唱技巧和方法演绎所选的曲目,还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胆量,让自身的合唱能力在具体的合唱实践中落地生花,也让自己的爱国情感在合唱中生根发芽。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善于革新自身的教学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教学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时代要求,选择适宜的合唱曲目,以多样化的合唱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声音传递音乐的情感和价值,以此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提高班级凝聚力和班级归属感,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娇. 浅谈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8):476.
[2]严雪菁. 关于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合唱教学的思考[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8):150-151.
[3]杨静.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9):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