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晓辉
海阳市亚沙城初级中学 2651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深入与培养指标的提出,课堂教学已不能局限于表面知识的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剖析知识,掌握其原理并能够应用至实践。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鲁教版初中地理课程,探析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知识的深度掌握。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通过深度学习,不仅获取知识,学生还体验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深度学习的价值,在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亦能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其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地理知识的深度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尽管地理课程在初中课时的占比相对较小,但不可忽视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价值。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从而将深度学习付诸于实践。基于此,教师可通过构建情境氛围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身临其境的感受地理知识,进而提升地理知识探究的欲望,以促使其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其深度学习得以顺利进行[1]。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内容时,教师可创设“旅游参观”的情境活动,比如以某一区域为例,可让学生从“出行前准备”的角度,思考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原因。比如“地形有什么特点,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需要带什么行李装备?会有哪些美食特产?你想带回来些什么东西?”等等,如此,则可将相关的知识逐一展开,使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逐渐形成探索知识的意识与动力。
二、设置探究活动,深度解读教材
(一)温故知新,提高效率
深度学习的教学建立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能够在具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学习更为具体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需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而落实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思考知识内容[2]。
比如,《河流》中“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部分的教学时,可将上一节课程中“长江”的相关问题进行知识回顾,如“长江从哪几方面进行开发,治理方式是什么?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有什么关系?长江上游与中下游之间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治理的措施有哪些?”等等,在有效温习了关于“长江”部分知识内容后,则可依据同类型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新课程的深度学习。比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的?黄河的水文特征与长江有何异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与长江是否相似?”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被充分调动,从而促进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问题探析的动力,为深度学习的课程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合作交流,积极分享
合作交流是深度学习中重要的课堂学习环节。鉴于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个体想法的角度与思维方式不同,对于交流讨论中思维的拓展与开发则更具效果。因此,教师可在课程进行时,为学生构建和交流互动的合作学习平台,让其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以促使其在交流表达中逐渐深入探究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具有挑战性及开放性的主题内容,使学生的探究主题更为明确,从而提高深度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自然灾害》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深层次探究性问题,如“自然灾害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自然灾害?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自然灾害吗?”“关于避灾的方法你知道几种?分别是避哪种灾害?哪些避灾的方法是错误的?”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掌握则不再局限于教材中基本的书面语,而是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通过探究讨论等深度学习的方式,从而掌握更为深刻的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实现深度融合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手段,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高效。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相关知识的内容以视频、动态图形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基础信息内容,进而据此展开问题讨论,促进深度学习的进行。在课堂结束之时,则可借助思维导图及微课,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梳理与总结,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等。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指标的地理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内容,又需要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这一教育的指标与深度学习的理论亦是有机统一,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则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设计,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持,以促使学生的深度学习得以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静. 初中地理"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研究——以八年级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0(9).
[2] 徐芳清. 巧设问题进行初中地理的"深度学习"——以《地形地势特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为例[J]. 广西教育, 2019(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