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文
贵州省纳雍县水东中学 553308
摘要:正如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所倡导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情感”,以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早已成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思想。本文试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为核心,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对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合理发扬的教学方法,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教育教学 初中历史 爱国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各类思潮的不断涌现,经济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无疑对学生的思想觉悟性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要求。初中历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七到九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更对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面对现实、深深扎根于社会实践,致力于将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深刻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真正成为学生历史文化精神培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观念,注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结合,通过掌握一定的情感教育方法,促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鼓励积极发扬于社会生活实践。
二、深化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所处于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或许已经很难理解那种为国家死而后已的情怀。像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孙先生那种忧国忧民,不得不依靠暴力来推翻清政府的执着和无奈,只有将学生带入到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历史课本上的爱国主义情感才不会沦为一纸空谈,只有深刻的体悟到他人甘愿为国牺牲的爱国意志,方才能正视历史人物的每一步脚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有利于对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目前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日益重要,教育体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渐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通过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同样助力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学习“西周分封制”时所传递的中华儿女认祖归宗、孝敬长辈的文化构建,也同样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内涵。爱家爱国、有家有国、有国有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也是德育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三)有助于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要求即强调“爱国”,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能够体现爱国思想的内容,如在清政府岌岌可危时站出来“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在甲午中日战争时为国壮烈牺牲的邓世昌等。
在历史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有志青年。
三、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结合
(一)运用典型课例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基于历史学的学科特点,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爱国主义情感无不广泛的体现于课本章节之中。为了抓住爱国主义情感的中心内容,科学有效的进行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实践,应当主要通过典型课例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将广泛的爱国主义情感寄托具体的社会存在,使这一抽象概念能让学生具象化的感受,使学生真切的成为历史与爱国主义情怀相融合的“触碰者”。比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时,可以借助茶叶、瓷器、丝绸等具体事物图像让学生对于汉代经济的繁荣拥有更深切的感受,进而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在汉大一统条件下进行的伟大的开创性事业,它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是一项中华民族主动走向世界、沟通外部世界的开创性事业,从而对丝绸之路本身的符号性意义有了大致了解。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情境教学法,以案例或情境为主要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借助情境资料,包括影片资料、图片资料、故事资料等等,在历史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使学生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情境。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可以选择影片《我的1919》再现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日本代表据理力争我国山东主权的场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将历史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理论是从史实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现实与理论知识要充分结合在一起,才是有效学习的科学方法。教师要随时关注热点新闻,尤其是能够与历史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热点,并将热点新闻中的历史知识挖掘出来,增强历史课堂的时代性。历史教师在平时具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利用历史史实引发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积极思考。立足现实,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透过课堂渗透于社会生活实践,以优良的行为将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落到实处,真正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爱国青年。
四、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硬性灌输给学生,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深挖历史素材,在教学中不断地传递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有着家国情怀的有为青年,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02):110-111。
[2]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7(02):26。
[3]周伯泉。培养爱国品质,塑造民族精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42。